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打印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解析(打印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量的不同。故正确答案选择D。

此题第一个空比较难选,因为意思接近,主要突破口是第二个空,根据文段意思提到了“多少”,属于量的方面,接下来应该对应的是“质”的方面,所以“最大效率”解决问题最合适。

24. A.【解析】文段前面语境出现了“真切关心”和“深刻认识”和后面一一对应,所以第一个空可以排除C、D,第二空根据“深刻”只有“鞭辟入里”有这层意思。

25. A.【解析】文段第一空意思可以排除C“构成”,然后看第二空后面出现了“也激发了”,所以第二空应该和这个“也”表达意思接近,既然信息不对称,说明感情色彩是消极的,所以可以据此排除D的“强化”,剩下A和B比较“加剧和凸显”,凸显一般指本来就存在的问题,这里是带来的,所以A的加剧合适

26. B.【解析】根据文段第一空意思应该是借用或模仿,然后第二个空不好排除,主要看第三个空“渊源”所以对应的就是佐证。即证据的意思。

27. A.【解析】根据第一个空出现了铜墙铁壁,与之并列的词语有A、B两个选项,据此排除C、D,第二个空后面出现了“灵活”,对应的是“触类旁通”,排除B.

28. B【解析】本题突破口主要是第二个空,沐浴清风是固定搭配。

29. D【解析】耸立只能形容建筑物,“矗立“一般指高楼大厦,“屹立”一般形容人,所以第一个空只有D的“高耸”,一般形容山峰。

30. B【解析】文段第三行出现了这样的“宣示与承诺”,所以对应前面的两个空,形容“宣示”用“铿锵有力”,指声音响亮,形容”承诺”用掷地有声,指坚定。

31. C.【解析】隐含主旨题,A、D是文段中的部分信息,以偏概全;C项是文中直接提到的内容,而“意在说明”是言外之意,是文中没有直接提到的。本文先讲英国每年皮肤癌患病率在增高,后讲防晒、晒伤,言外之意是忽视防晒致英国皮肤癌发病率猛增。

32. B.【解析】隐含主旨题,主旨句是最后两句,强调的是冰川融化对于地球重力分布和气候的影响,根据主体一致,排除AC两项;D项“冰川融化使城市面临生存威胁”属于“不仅仅”后面的表述,不是重点,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项。

33. C【解析】材料第一句话中提到了“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中间一句也讲到“浮士德”是指他所属的民族的集体人格,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最后一句也讲到“集体人格”,所以,本语段主要讲“文化和集体人格”的关系。能够对应此内容的只有选项C。

34. B【解析】细节判断题。A项“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文段中没有提到;B项从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正确;C项,文段中只是提到减少了以工业发酵方式生产植酸酶的投入,没有提到种植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投资少,收益大,错误;D项“取代”现代工业发酵方式没有提到,错误。故正确答案选择B选项。

35. C【解析】细节判断题。“此前在楼兰遗址及和田地区曾出土数十枚贵霜钱币”,可知A项“首次发掘”错误;B项从文中“公元105至250年发展至鼎盛时期”可知“贵霜王朝”兴起时间应该是早于公元一世纪,B项错误;D项,文段中没有提到贵霜钱币是当时最流行的铸币技术; C项,“‘贵霜’钱币是古丝绸之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一种钱币”,正确。

36. B【解析】隐含主旨题,主旨句是最后一句:消费者对资源价格改革产生疑虑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优选基于主旨的合理推断,即B项。A项为现状阐述与主旨不相关,C项与原文不符,真正原因应该是信息不对称,D项引申不是基于主旨的合理引申。

37. D.【解析】接语选择题,核心解题思路为浏览文段,选择与文段最后一句话最大相关性的选项。文段最

3

后落脚点为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关系,根据话题一致选择D。

38. A【解析】表面主旨题。文段属于总—分结构,第一句话是主旨句,第一句中有一个转折词“但”,即文段的主旨是“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文段的主体是中国文化,同意替换即A项,BCD主体不对。 39. A【解析】隐含主旨题,关联词“然而”引出职业与性格的关系这一话题,接着通过两个反问引出文段的重点,意即职业不需要改变性格。第二句在主旨基础上合理引申,即选择职业时应考虑性格。文段的主体是职业与性格,BCD主体不对,可直接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

40. A【解析】隐含主旨题,第一步找主旨,第一句说的是朱熹从天道解释“知天命”,第二句“而”表转折强调的是从人道而言“知天命”是什么,即主旨。四个选项中没有基于主旨的引申项,所以选择主旨项即A项。BC与主旨无关,D项不同流派,文段中没有提到。

41. D【解析】文段先是列举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的负面案例,然后话题一转,通过“不过”转折一词提出“实践表明”引出作者的观点,下面就是对作者观点的阐释。通过对下文的理解就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信息监测来防止大气污染。因此填入横线的内容要与下文信息监测相关,起到启下的作用,因此答案为D。 42. B【解析】文段先提出“自由意志”的概念,然后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对自由意志控制的程度越高,幸福感越强,并用心理学的追踪实验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这一观点,A、D均是文中举出的具体事例,C项文中并未提到。根据主题一致原则,本题答案为B。

43. A【解析】文段的主体是数字虚拟博物馆,通过对比传统博物馆和数字虚拟博物馆,来突出数字虚拟博物馆比传统博物馆更时效、便捷的优势,因此答案为A。

44. B【解析】文段首先提到人类都缺乏安全感,人类克服不安全感的本能称为“救赎”。然后通过并列的方式提到了在东西方文化中所体现出的东西方祖先克服不安全感即“救赎”的本能,也就是东西方不同的“救赎”观念的区别与东西方文化相关,观察选项,答案为B。

45. B【解析】词句理解题。文段第一句提到了文化气质论,第二句讲到这种文化气质论的重要性。第三句也就是我们要理解的词语“新的学术疆域”所在的句子,也重点的阅读,提到了“如果视野扩展并且假定这种审美文化具有某种特殊气质”即是审美文化发生变化,对这种变化进行研究就会有新的学术疆域,那么这种新的学术疆域指的就是对于审美文化变化的研究,因此答案为B

46. C【解析】⑥句提到明末清初玉米传入中国,种植范围广产量高,③句说玉米为明末清初迅速增长的人口提供了保障,故先⑥后③,据此排除B、D两项;A、C两项,A将⑥放在首句,⑥是具体事例,按照逻辑应该是先提出话题,再具体举例,因此排除A,C选项由玉米的价值引出话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7. C【解析】④代词指代不明,不能做首句,排除D;③讲的是人类的历史是进步发展史,①提到的是人类的哲学是历史地进步和发展的哲学,与③形成话题的推进,排除A、B,故本题答案为C。

48. C【解析】A选项“语言的平民化”只在规范主义者的说法中提到,即“粗俗的平民主义”,为片面信息,排除;C项规范的语言禁锢了思想,为“正确的规范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则,语言是人类创造性的有机活动”的反面例证,正确;D项语言应该与时俱进,是对“只能讨论语言当前的用法”的扩大,排除;C项网络热词为“非规范化的语言”,但文中并未涉及“使用范围”的大小,排除。故正确答案选择C选项。

49. A【解析】根据“同样” 一词,空格中的内容应与“同样”后内容保持一致,能与“屏障”同一意思的词只有A选项的“圈子”,也就是说“文言文跟笔墨是同样的情况,都是只能局限在某一范围内”。因此答案选择A选项。

50. C【解析】文段首先用“当我们……当我们……当我们……”的排比引入,说明松动刻板功利的日常生活后,

4

我们就会发现更多的美感愉悦,感悟到更加爱深刻的生活真谛。接下来用老子和庄子等人的思想来论证这一观点,即放下功利来看待生活会领悟到更多。只有C项提到“无功利”这一关键词,当选。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51. D【解析】假设x天,汽油还剩150-12x,柴油还剩102-7x,102-7x=3(150-12x),解得x=12,答案为D。 52. A.【解析】4、5、6的最小公倍数为60,所以三个办公室至少要至60棵树,因此三个办公室人数分别为15、12、10人,总人数至少为37人,答案为A。

53. C【解析】本题先运用特值法,将这批童装的量赋值为100,再设进价为x,根据已知条件可列式子:1.5X*0.2*20=390;解得x=65,65*100=6500。

54. D【解析】枚举法。从A市坐8:00的车去B市,9:00到达B市,9:15等车,可以乘坐9:40或10:20的车到C市;从A市坐8:30的车去B市,9:30到达B市,9:45等车,可以乘坐10:20的车到C市;从A市坐9点的车,10:00到,15分钟等车,可以坐上10:20的车。只有4种乘车方式。故正确答案选择D选项。

55. C【解析】排列组合问题。(1)共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甲去乙不去,还需从剩余6人中选3人,即C(6,2) =20;第二种:乙去甲不去,还需从剩余6人中选3人,即C(6,2) =20;第三种:甲、乙都不去,还需从剩余6人中选4人,即C(6,4) =15。共20+20+15=55种情况。

(2)逆向公式:总的情况数-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数=C(8,4)-C(6,2)=55。

56. B【解析】最值问题。最不利的情况数+1=2109+2109+1831+1=6050;选项尾数不同,可以考虑尾数法。 57. B【解析】(1)等差数列求和,所有选手的名次成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设总的人数为N,小周排名为a,有a

(2)代入排除法。排名成等差数列,则70+小周的排名=N*(N+1)/2。

58. A【解析】假设总人数就是3个人,选B、D总人数就是1个人,选A和C的总人数为2个人,修改前这道题总得分为3C,修改后总得分为3A,总分差了3分,所以有3C+3=3A,A+C=2,解得A=3/2,所以占总人数比例为1/2. 59. C【解析】不定方程问题。分别假设负责3个、4个、5个、6个超市的销售人员数为a、b、c、d。由于负责4个超市和负责5个超市的人总共负责的超市数为75个,负责4个超市的人最多但少于一半,列式:4b+5c=75,b<14.5,解得b=10,c=7。所以a+d=12,3a+6d=45,解得a=9,d=3。a-d=6,故答案选择C选项。

60. B【解析】工程问题。两地工程一共花了(900+1250)÷(24+30+32)=25天,设B队在王庄工作x天,24×25+30x=900,解得x=10天。

61. C【解析】甲杯中的盐由开始的200克,依次变为50克、150克;甲杯盐水由开始时的1000克,依次变为500克、1250克。现在给乙倒一部分,使甲杯盐水变为1000克(甲乙两杯中的盐水同样多),设其中有盐X克,则150:1250=x:1000,解得X=120,则乙杯有盐200-120=80克,盐水质量为1000克,浓度为8%。答案为C 62. D【解析】共有C(8,2)=28场比赛,每场比赛产生2个积分,故8支球队得分总和为56分,根据题意可知得分最多的球队最多赢7场共14分,第二多的是12分,第三多10分,设第四多的为x,14+12+10+x+12=56,x=8,所以14-8=6

63. D【解析】假设男性近视的人数为x,男性总人数在9.1x-10x之间,假设近视人数为1,总人数在9.1-10之间,假设为2,男性总人数为18.2-20之间,假设为3,男性总人数在27.3-30之间,显然当为1的时候,男性总人数不是整数,为3的时候,女性总人数只能是1或2,显然女性近视人数都不是整数。所以男性近视人数只能是2,男性总人数为19.女性总人数为11,近视人数为2.2-3.3之间,即只能是3.男性不近视人数为17,女性为8,多9人。答案为D

64. C【解析】假设长途汽车发车间隔为1,那么相邻两辆长途汽车距离为40。想要最终遇到的长途汽车最多,

5

那李先生行驶的时间尽量最长,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李先生刚好和一辆长途汽车同时出站,追上3辆汽车后,恰好和一辆汽车同时进站,相当于李先生总共追及距离为4个长途汽车距离,即为160。由追及公式得160=(50-40)t,李先生总共行驶时间为16,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t=40/90=4/9,总共有36个相遇时间,所以最多相遇了36辆车。

65. D【解析】从A点出发从上向下总共4个路口,按照题目要求,第一个路口到B地有3种走法;第二个路口在第一个路口路线基础上加了2种走法,共5种走法;第三个路口在第二个路口路线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路线,共6种走法;最后一个路口只有一个走法。所有总计15种走法。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一、66.D【解析】本题属于平面—位置。题干中的图形中,小黑点每次顺时针平移1格;白色小圆圈每次顺时针平移2格。依此规律,选择D选项。

67.A【解析】本题属于平面—元素。观察题干图形发现,第一个图形内部最长线段的方向是左下右上;第二个图形内部最长线段的方向是左上右下;第三个图形内部最长线段的方向是左下右上;第四个图形内部最长线段的方向是左上右下。发现规律是图形内部最长线的方向呈现周期性变化,所以本题选A项。

68. C【解析】 叠加+旋转。观察题干图形,第一行中第一幅图形中的扇形部分和第二幅图中的三角形部分,分别旋转180°后叠加得到第三幅图。第二行延续此规律,所以选C项。

69.D【解析】本题属于空间—折纸盒。A选项利用点定位方法排除;B选项利用坐标法排除;C选项利用点定位排除。本题选D项。

70.B【解析】根据面的个数,①②④是一个面,③⑤⑥是两个面。所以选择B选项。

二、71. A【解析】此定义的关键词是:“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鼓励自己的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选项A符合定义的要件;B选项不符合“鼓励自己的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C选项不符合“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D选项不涉及传播。

72. B【解析】此定义的关键词是“以微博为营销平台、企业利用更新微博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信息,树立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A选项不符合“企业利用更新微博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信息,树立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B选项完全符合定义的要求;C选项不符合“以微博为营销平台”;D选项不符合“企业、营销”。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

73. C【解析】此定义的要件为“不必为这个集合体中的某一个体所具有”。C选项中的“羊”这个概念是由无数个羊组成,而每一个分子“羊”都具有被老虎吃掉这个特征,所以属于类概念。而A、B、D中的“人”“民”“师”中的组成各个个体“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每一个士兵”,都不必然具有这个集合概念中“胜天”“主权”“正义”的属性,所以都是集合概念。所以答案选C。

74. D【解析】此定义的关键是:“一个向另一个提供,而另一个没有给予回报”。A、B、C选项都符合这个定义的要求,而D选项中的“工资”是需要另一方给予回报的,此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因次本题选D项 。 75. B【解析】此定义的关键词是“行为受其结果的影响不断增加”。A、C、D选项中的行为都是增加,符合定义;而B选项中的行为是“减少”,不符合定义,此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的,因次选B项。

76. B【解析】此题属于定义匹配题。要选择属于“永真命题”的,此定义的关键词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假”,B选项是或关系命题,对于或关系来说,只要一真则全真,因而符合该定义要求;A选项属于“可满足命题”;C选项属于“伪命题”;D选项属于“可满足命题”。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

77. B【解析】此定义的关键词是“个体或者组织的付出和其应该获得的利益之间存在不一致”,B选项不涉及“付出和利益的不一致”;A选项中“熟练工跳槽”、C选项中“乙盗用品牌”、D选项中“甲养的花而获利的是乙”,存在不一致。此题选择不涉及该定义的,因而选择B选项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