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转型视角下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资源转型视角下晋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1.2 煤炭产业经营效益现状

晋城市煤炭产业经过了90年代的辉煌时期为晋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大量的新能源逐渐取代煤炭,加之煤炭进口量的加大,晋城市的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煤炭产业效益日益底下。

表2.1 晋城市2010-2014年煤炭产业效益一览表

年份

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625.7 784.9 750.2 646.1 535.4

8,434 9,140 8,526 8,143 8,612

2,157 2,176 2,309 2,471 2,470

原煤产量(万吨)

洗煤产量(万吨)

*数据来源:山西统计信息网

由表2.1看出,晋城市从2010年到2014年期间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原煤产量和洗煤产量时升时降,但升降的幅度很小。产煤总量基本没有变化但收入却减少,说明煤炭价格大幅下降,使得煤炭产业遭遇严重打击,煤炭效益低迷。

表2.2晋城市2010-2014年煤炭外销状况一览表

年份

出口煤炭值(美元)

向省外运输煤炭量

(万t)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32 19 34 69 43

6,293 5,711 5,849 5,179 5,087

177.9 168.5 183.0 179.2 175.5

外输电力(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山西省统计年鉴

由表2.2看出,2014年晋城市地方煤炭销往其他省、市5087万t。较2013年销售量有所下降,外输电力也同比下降2%。出口煤炭值大幅减少。受煤炭市场的影响,2014年煤炭效益十分低迷,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

5

2.2 晋城市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 2.2.1 产业结构一煤独大

晋城市经济产业结构严重畸形,作为资源型城市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经济,尤其是煤炭产业的发展[8]。由于近几年煤炭产业的低迷,晋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缓慢。第一产业的比重又过于太低,即使近几年,晋城市在不断的发展第三产业,但是对煤炭产业的依赖性依然很强。

表2.3 2014年晋城市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总量 比重

总产值 212.7亿元 67.16%

利税 58.2亿元 81.43%

利润 35.1亿元 82.53%

从业人数 125985人 77.90%

*数据来源:晋城信息统计网

2.2.2 煤炭行业效益下降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

进入2014年山西省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煤炭库存压力加大、煤炭的价格持续下滑、货款回收困难,企业资金周转不畅、效益不佳、经营压力大、利润大幅缩水。倒闭企业深化改革,企业减员增效、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推进,国有企业及其附属单位剥离出大量冗余人员,产生了大量失业人员,国企职工下岗给社会造成了剧烈的震荡风险。

其次,开采造成的塌陷使周边村镇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水平降低,搬迁安置滞后、安置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不完善、群众利益受损等,也会随着投入资金的减少而演变为社会问题。

同时,因为地方政府从煤炭产业中获取的财政资金积累少,无法承担起产业衰退后的相应社会保障、人员再就业等社会责任,煤炭城市失业率、贫困率高启,实施财政倾斜和产业援助成为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2.2.3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煤炭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空气污染现象,煤炭产业及其相关的电力和化工都是重点高污染行业,燃烧会排放出大量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晋城市粗放式的无序开采煤矿资源,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资源浪费等。随着晋城市煤化工产

6

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使得晋城的母亲河丹河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直接威胁着整个城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4]

2013年,晋城市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142天,其中一级天数为6天,二级天数为136天,PM2.5达到二级标准天数为17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6.8%。 废气排放量为4260.7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8.92万吨,和2012年相比较减少了-0.95%;氮氧化物排放量9.88万吨,较2012年消减了7.68%;烟尘排放量5.16万吨,较2012年消减了1.16%;工业粉尘排放量2.68万吨,较2012年消减了1.17%。充分表明晋城市在努力严格控制污染空气的排放。尽管四大污染空气物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排放均有减少的趋势,但并不明显,依然是对晋城市空气质量产生巨大威胁,其排放量的总量仍需严加控制。因此,晋城市非常有必要改善能源结构以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为晋城市创造蔚蓝的蓝天。

3 晋城市转型过程中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性分析

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依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积累了丰厚的资金。但晋城市的发展如今也陷入了“资源诅咒”理论的陷阱。丰富的资源没有给晋城带来想象中的巨大经济收益,却造成了产业结构的单一等弊病,随着资源日益枯竭,给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了巨大压力。

晋城市的旅游业拥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通达的地理位置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且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所以晋城市只有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旅游业上来,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晋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晋城市各种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只要配合正确的发展战略和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可以成为晋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支柱型产业。

3.1 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意义

3.1.1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降低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晋城市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导致晋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畸形,晋城市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要另寻经济增长支撑点,摆脱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

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为晋城市的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还可以带动相关产

7

业,稳定第一产业发展、调整第二产业结构、拉动第三产业繁荣,使晋城市的经济增长依靠多方面支撑,打破煤炭产业一枝独秀的格局,是晋城市的发展迈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3.1.2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

第一产业一直以来就是制约晋城发展的短板,2003年第一产业占晋城市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1%,到2013年下降到4.9%,2013年晋城市粮食产量为90.5万吨,比去年减产7万吨。全市机械化水平为52%。许多村庄基仍以传统的人工耕作农业为主,技术水平不高。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比重低。尽管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数量在从业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但能够从事高水平劳动的技术人员却很稀少,目前全市拥有实用技术型人才仅为2.6万人,其中包括村官及农村合作社管理人员1.2万人。农业劳动主要还是依靠体力劳动者。

旅游业其中包括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区,晋城市目前的耕地面积为19万公顷,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拥有大量的未开垦土地。另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土地抛荒现象严重。对于大量的未利用土地,可以鼓励私人承包发展观光农业或建立生态农业区和采摘林,将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稳定第一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增加旅游业发展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

3.1.3 发展旅游业对优化第二产业结构有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后,重工业数量迅猛增加,很快超过了轻工业,而且具有明显的重型结构特征,比例失衡严重。煤炭行业仍然是晋城市的主导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80%。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工业增加值排名前五位分别是煤化工企业62.2%、冶炼行业9.8%、电气业5.7%、重化工业5.0%和建材行业3.2%。煤炭行业中采煤机械化程度为65%左右,矿井水利用率和土地复垦率仅为52%和40%,不协调和不持续的问题依然严峻。

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为旅游业的本身带来效益,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带动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的热销可拉动纪念品制造行业的发展等,总之,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第二产业尤其是轻工业的支持,旅游业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促进部分轻工业的繁荣,而轻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平衡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3.1.4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4年晋城市第三产业的总产值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约42%,其中金融保险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