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祈春节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祈春节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02.8+135.7+38.3+168.9+689.1+302.3 =2681.3(100亿人民币)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2681.3-302.3 =2379(亿人民币)

3、解:(1)200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3.5×28+8.0×46+6.6×40+4.8×72+3.0×55+7.4×30 =98+368+264+345.6+165+222 =1130.6

2002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3.8×32+9.4×54+7.8×48+5.6×86+3.5×60+8.0×38 =121.6+507.6+374.4+481.6+210+304 =1999.2

( 2)200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3.5×32+8.0×54+6.6×48+4.8×86+3.0×60+7.4×38 =112+432+316.8+412.8+180+281.2 =1734.8

四、简答题

1.简述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假设条件

两部门经济是指由居民户和厂商这两种经济单位组成的经济。在两部门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厂商向居民户支付报酬,即收入。厂商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居民户为此进行支付。

如果居民户把一部分收入用来向厂商购买商品和服务,另一部分收入储存起来。金融体系能把储蓄集中起来,贷放给企业,转化为企业的投资,这个经济体系仍能正常运行下去。

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以下意思: (1)国内生产总值使用的是“国土原则”(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3)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4)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5)是流量而不是存量(6)只计算通过市场活动而产生的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 3.比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名义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实际生产总值是按不变价格计算。 联系: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某年名义生产总/某年实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程度,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 4.概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应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净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市场价值计算的净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实际报酬。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是国民收入经过各种调整和转移支付后,作为公民的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个人收入中减去政府税收中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支付”后归个人支配的部分,也就是供个人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5.有哪几种常用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1)支出法:这种方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种最终产品的支出加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或劳务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C+I+G—(X—M)(其中C为消费,I为储蓄,G为政府购买,X为出口,M为进口,X—M为净出口)

(2)收入法:又称为所得法、要素支付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把生产过程中个各种要素所得到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相加起来即可)

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部门法:又叫生产法,是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衡量国内生产总值。 五、论述题

1.论述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的缺陷与调整 传统GDP的缺陷列举如下

(1)没有核算环境资源的耗减:长期以来,人们把人造资产作为生产性资本价值化,将损耗从生产价值中扣除;而对于自然资源却没有这么做,因此夸大了净产出和资本形成总量;(2)没有核算环境资源损失的成本。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3)没有考虑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和保护成本。破坏良好的环境容易,将破坏的资源环境恢复到良好的状态,却需要花巨大的成本,传统的GDP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此外,传统的GDP还不能解决以下问题:(1)不能衡量社会投资效益,致使许多投资完成后生产能力闲置;(2)不能衡量社会分配,如经济增长中的两极分化;(3)不能衡量社会福利的增长。 调整:

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绿色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资源环境成本

2.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C+I+G+(X—M)

六、(1)其中GDP是一国在一年内国内居民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当

年的市场价格所计算出来的总和。这项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2)消费C包括耐用的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的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3)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在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的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粗活。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4)政府购买G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NP。(5)净出口(X-M) 指进出口的差额。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入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时的指出。出口应加入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国外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时的支出。因此,净收入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五、案例分析

GDP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局限性:

首先,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自然资源,并影响到生态环境。这是发展经济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代价。然而,GDP指标却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而忽视了资源损耗及环境破坏所带来的损失。比如,砍伐森林会带来就业的增加扩大生产等经济效果,从而GDP就会增加,但过量采伐后森林资源的减少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负面影响却没有计算在GDP中。更有甚者,把为治理这些环境污染所进行的活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也被作为一般经济活动对待,同样的计算产出,汇总到GDP中。因此,GDP指标只核算了经济发展积极的一面,而没有核算对资源环境造成损害的消极一面,从某种程度上高估了当期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

其次,GDP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增长。一个国家社会财富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本存量。因此,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就取决于固定资本存量是否能有效的增长,这就不仅取决于其总额的大小,更取决于其质量。如果固定资本的质量不好,没有被充分使用或者未达到使用期限就不能继续使用,那么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再多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社会财富。但是GDP指标只能反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而不能描述其质量,因而GDP指标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财富的总积累。

再次,GDP指标的统计核算存在较大偏差。GDP仅以是否有交易行为的发生,相应的是否产生市场价格作为GDP核算的依据和范围。这样一来,那些虽然属于经济意义上的生产性活动,例如家庭劳动或者一些非法的或地下经济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涉及到交易行为或者没有产生市场价格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就被排除在GDP指标的统计核算范围之外。这些非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自给性服务产品的价值。GDP核算中未包括家庭和个人为自己的最终消费而产生的自我服务。例如,自己做家务、抚养孩子、照顾老人等。如果这些自我服务未纳

入GDP核算范围内,那么它反映的就不是全部的社会劳动成果;(2)义务劳动的生产成果。义务性劳动包括义务植树、义务照顾老人等。这些劳动是没有报酬的,因此也未计入GDP,这样也会使GDP反映的生产成果不完全;(3)不正规经济的生产活动成果。不正规经济又称地下经济、隐蔽经济或未被观察经济,这些活动是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没有纳税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很难准确统计。GDP中如果不包括这部分生产成果,是不完整的,不仅低算了生产总量,还会影响经济分析和决策。

最后,GDP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一般认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优化;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收入差距适度且社会安定;环境质量改善,并非生态环境恶化;本国国际竞争力增强,不使本国经济依附于外国。GDP指标能够较好地说明国民经济增长的前面三个方面的质量情况。正如前文所论述到的,从GDP及其增长率构成的时间序列可以观察到国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用社会劳动生产率(GDP与从业人员人数之比)和投资效果系数(GDP与投资总额之比)等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来反映经济增长方式是否优化;用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指标构成的时间序列,可以反映各个时期产业结构的状态以及其发生的变化对比。但是,在描述国民经济增长的后三个表现方面的质量情况上是没有实质性作用的。这就说明,GDP指标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而只能是部分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

GDP指标是经济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存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局限性而将GDP全盘否认,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万能的,不论是优点还是缺陷,我们都要谨慎地看待。一方面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GDP本身是具有一定缺陷的,它不是万能的,因此应该学会合理使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重要指标。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consumpution function),用公式表示为c=c(y)

2、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与可支配收入总量之比,APC=c/yd

3、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一单位收入时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MPC=?c/?yd 4、投机乘数: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从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正倍数,这种由于投资增加而引起的收入增加的倍数,就叫投资乘数,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k??Y/?I

5、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收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及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

?y?t?k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