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年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整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东汉 南北朝 商朝 东汉 制南北朝 瓷唐代 业 宋代 明清 商朝 西周 丝西汉 织唐朝 业 宋朝 明清 杜诗发明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灌钢法 原始瓷器 青瓷(南方) 白瓷(北朝) 南青北白;唐三彩、秘色瓷 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 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出现织机、丝织品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在长安设织室 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苏州、杭州、南京为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3、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发展历程:

① 春秋战国:受到鼓励,得到发展 ② 魏晋南北朝:受到摧残。 ③ 隋唐:恢复发展

④ 两宋以后: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⑤ 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重要成就

①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推动棉纺织业的发展,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② 明中叶后:

1) 部分行业(纺织、制瓷、矿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 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3) 出现以雇佣关系为特征、以手工工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a. 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部门:丝织业和棉纺织业 c. 地区:江南地区

d. 方式:“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e. 地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f. 发展缓慢的原因:自然经济的阻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日益腐朽的封

建制度的阻碍(根本)

4、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西汉起:远销亚欧;“丝国”“丝绸之路” (2)唐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代: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4)清代: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

(1) 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2) 官营、家庭、民营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

(5)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 (6)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现相应的变化。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

(2)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 (3)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艰难。 (4)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① 原因:政治统一、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大运河开通、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 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柜坊、飞钱出现

(5)两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6)元代: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 (7)明清时期:

① 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商业化加强

② 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 出现“商帮”,徽商、晋商 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⑤ 清朝时出现票号(晋商)

2、市的变迁(北宋为转折点) (1)北宋前: ① 县治以上设市;

② 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市坊分开; ③ 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 官府直接管理贸易(市令或市长)。 (2)北宋后:

① 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

② 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 ③ 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④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

3、城市的发展

(1)汉至元: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重镇,也是著名商业中心。

(2)隋唐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成为当时最繁荣大都会,有“扬一益二”说法。 (3)北宋前后城市功能的变化:北宋之前,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政治中心而发展起来,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北宋之后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纯商业”的城镇开始出现。

(4)明清时期: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 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 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3) 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4) 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世界第一大港。 (5) 明朝,朝贡贸易与海禁政策 ① 朝贡贸易

a. 代表:郑和下西洋

b. 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

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② “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只准官方对外贸易 (6)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a. 含义: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b. 表现:乾隆时期仅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① 直接原因:明朝抵制东南沿海的倭患,清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②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的骚扰 ③ 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④ 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⑤ 评价:

a. 积极: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侵略,维护了封建统治;

b. 消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5、“重农抑商”政策

(1) 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 目的: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巩固封建统治。 (3) 推行:始于战国商鞅变法,提出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 (4) 表现: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征收重税等。 (5)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