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3%;可燃气体小于该气体爆炸下限的5%;硫化氢小于6ppm;一氧化碳小于15ppm。气体检测测点应覆盖有限空间的上、中、下三处,取最大值记录为该有限空间气体含量。气体检测必须在有限空间外部进行,防止检测人员贸然进入自身受到伤害。如果气体含量超标,救援人员必须落实强制的机械通风置换有限空间内的可燃或有毒气体以及增加其含氧量。如现场无强制机械通风措施,在可燃气体不超标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可佩戴空气呼吸器(必须使用)、使用防爆电筒、防爆高频、安全绳等救援装备进入救援。进入有限空间救援前,救援人员必须对通往有限空间的各种能源(电源、燃油、燃气、蒸汽以及物料等)进行有效隔离与标识(切断能源然后上锁挂牌或使用盲板闷堵)。下舱灭火救援人员应严格控制人数,并做好下舱人员登记。

6.1.7灭火战斗要严格执行“先救人、后灭火”的原则,灭火战斗过程中,各战斗员要做好自身的防护,不得冒险或私自行动。 6.1.8 现场总指挥到达现场后,根据消防队火情侦察的情况决定项目上人员是否紧急疏散下船,如果仅是单个舱室或区域发生火情,而且不会殃及到其他区域的,人员仅需从发生火情舱室撤离,并在安全的甲板面集中点名;如火情会牵连到其他部位或舱室,并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现场指挥员在报告现场总指挥后可以发出全项目人员撤离的命令,同时可以命令靠在附近的其它项目移位。 6.1.9 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项目组成员要立即通知相应的施工区域的人员撤离,并在指定的区域集中点名。如全项目撤离,由安全主管根据指挥者命令通知项目附近的门机用高音喇叭呼叫,并由项目组通知全船各部门人员撤离。

6.1.10 人员到紧急集合点后,要进行集中点名,各部门施工队向部门工程主管汇报,部门工程主管向安全主管汇报,安全主管根据人员撤离情况,向指挥者汇报,只有在现场指挥者发出解散指令后,人员可方解散。

6.1.11项目撤离的人员集合点设在项目附近安全的空旷区域。 6.1.12现场总指挥将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向南通市消防大队或其他部门请求支援。

6.1.13 灭火战斗结束后,要对失火现场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发生火情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

6.1.14事故原因查明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清理现场,将废物进行分类回收,转运到固体废物堆场统一进行处置,防止污染环境。 6.2 人员受伤救援操作流程

6.2.1当有限空间内人员发生中毒窒息或受伤时,现场安全监护人和施工人员要及时拔打电话“内线120”,报警时要讲清楚人员所在的位置,人员受伤因原及受伤部位等内容。如果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6.2.2严密组织,准备充分。行政部医务室医生、安全环境监督部救护车驾驶员要加强值班,确保在位。急救箱、急救药品要按照定置化的要求摆放,便于提取;救护车保持油量充足,车况良好。 6.2.3救援人员应使用气体检测仪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含量进行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检测。允许人员在不佩戴自给式呼吸防护进入有限空间的气体含量标准:氧气处于19.5%—23%;可燃气体小于该气体爆炸下限的5%;硫化氢小于6ppm;一氧化碳小于15ppm。气体检测测点应覆盖有限空间的上、中、下三处,取最大值记录为该有限空间气体含量。气体检测必须在有限空间外部进行,防止检测人员贸然进入自身受到伤害。如果气体含量超标,救援人员必须落实强制的机械通风置换有限空间内的可燃或有毒气体以及增加其含氧量。如现场无强制机械通风措施,在可燃气体不超标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可佩戴空气呼吸器(必须使用)、使用防爆电筒、通讯工具、安全绳、船用担架等救援装备进入救援。进入有限空间救援前,救援人员必须对通往有限空间的各种能源(电源、燃油、燃气、蒸汽以及物料等)进行有效隔离与标识(切断能源然后上锁挂牌或使用盲板闷堵)。下舱救援人员应严格控制人数,并做好下舱登记制度。

6.2.4救援人员除对伤员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护外,应立即用船用担架对伤员进行有效固定并根据舱室环境采取垂直吊运或水平抬运等方式使伤者尽快脱离出舱。垂直吊运过程中的安全绳保险不得少于二道,必要时可拉设缆风绳,防止晃动造成人员二次伤害。 6.2.5伤员出舱后,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开展急救工作,并及时用救护车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6.2.6抢险救援结束后,要对现场进行气体检测,经检测合格后,现场方可解除禁令。现场指挥员要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查找发生险情的主要原因,并在战后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7 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7.1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先检测,后进入。 7.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7.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7.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7.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7.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 7.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7.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7.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7.10结束应急,在充分评估危险和应急情况的基础上,经指挥中心批准,由现场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各部门应按照常规要求,积极修复设备,组织展开事故调查,统计事故损失,严格按事故“四不放过”处理原则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