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消除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科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管理内容

第三条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程序为:

(一)只有在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方法能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考虑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三)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四)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开展工作安全分析,辨识危害因素,评估潜在风险,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五)安全管理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后,报厂生产办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第四条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及有限空间辨识

(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如HSE作业计划书)和救援预案,各类救援物资应配备到位;

(二)在进入有限空间前,与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人员都应接受培训;

(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将相关的作业许可证、安全工作方案、救援预案、连续检测记录等文件存在现场;

(四)应对每个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有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适时更新;

(五)应针对辨识出的每个有限空间,预先制度处安全工作方案(如HSE作业计划书等);

(六)对于用钥匙、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有限空间,打开时应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

(七)需工具、钥匙就可以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有限空间,应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

(八)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

第五条 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做的准备

(一)资料文件部分:作业许可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救援计划、有限空间进入检测表、有限空间监护人/进入者名单表、有限空间进入前会议记录、适当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二)编制受限空间书面进入计划和救援计划

(1)要有精确的空间辨识,包括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内部结构等;

(2)有详细列明的报警和信息沟通途径;

(3)明确用于救援的装备在进入点附近的摆放位置; (4)进入前,救援计划副本必须交给救援组;

(5)应根据危险的特性和可能面临的特殊危害编制救援方法; (6)进入前的救援演练。 (三)人员培训

(1)受限空间进入计划与救援计划; (2)精确的受限空间辨识; (3)受限空间内危害识别; (4)基本的急救互救知识; (5)消防常识以及防护措施的使用 (四)隔离

(1)应事先编制隔离清单,隔离相关能源和物料的外部来源; (2)与其相连的附属管道应断开或盲板隔离,相关设备应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被隔离并挂牌;

(3)应按清单内容逐项核查隔离措施,并作为许可证的附件。 (五)有限空间进入前,应进行清理、清洗。清理、清洗有限空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清空、清扫(如冲洗、洗涤等)、中和危害物、置换;

(六)气体检测的检测要求

(1)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事前应进行气体检测,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

(2)如作业中断,再进人之前应重新进行气体检测; (3)进入有限空间期间,气体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进行气体监测,如焊接作业、钻孔作业、清淤作业等;

(4)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若采用间断性检测,间隔不应超过2小时;

(5)连续检测仪器应安装在工作位置附近,且便于监护人、作业人员看见或听见;

(6)检测应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检测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

(7)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 (8)取样点应包括受限空间的顶端、中部和底部; (9)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

(10)测试次序为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气体。 (七)气体检测的检测标准

(1)有限空间内外的氧浓度应一致。若不一致,在授权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应确定偏差的原因;

(2)氧浓度应保持在19.5%~23.5%;

(3)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所在地)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指标。如有一项不合格,应不得进入或立即停止作业。

第六条 进入有限空间的人员防护措施

(一)在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

害气体浓度的情况下,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三)监护人员必须每2分钟拖动救生绳一次,询问进入者身体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将进入人员拖出。严禁无防护进入抢救; (四)可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有限空间通纯氧;

(五)进入期间的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 (六)强制通风设备应持续、有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

(七)有限空间的温度应控制在不会对人员产生危害; (八)足够的照明,照明灯具应符合防爆要求;

(九)特别注意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或设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指定预防坠落或滑跌的安全措施;

(十)有限空间内阻碍人员移动、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影响救援的设备(如搅拌器),应采取固定措施,必要时应移出;

(十一)必要且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七条 进入有限空间的紧急救援措施

(一)紧急情况下,按以下的优先顺序采取救援:进入者采取自救、救援者应在空间外部对进入者进行施救、救援者进入有限空间对进入者进行施救;

(二)应制定书面救援预案,每年开展模拟救援演习,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悉救援预案;

(三)获得授权的作业人员均应佩戴安全带、救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