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井施工方案(修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旋流井施工方案(修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井内挖土和土方吊运方法:

沉井内的分层挖土和土方吊运采用人工和机械相配合的方法。根据本工程的沉井施工特点,在沉井上口边配备一台8吨的W-1001起重机,负责机械开挖井内中间部分的土方和将井内土方吊运至地面装车外运。井内靠周边的土方以人工开挖、扦铲为主,以此严格控制每层土的开挖厚度,防止超挖。井内土体如较为干燥,可增配一台小型(0.5m3)液压反铲挖掘机,在井内进行机械开挖,达到减少劳动力和提高工效的目的。

在井壁外止水密闭灌注桩强度达到后,井内采用挖掘机递倒的方式在下挖5m左右。挖掘机所占平台用吊车逐步吊装出井内,然后在井内开始支设第一节井壁。

附图四:挖土立面示意图

8

4、井壁制作与下沉方法:三节制作、二次下沉

沉井施工的方法为:三次制作、二次下沉;(制作与下沉交替进行)。沉井过高,施工技术难度较大,而且在下沉时容易发生倾斜,因此应采用分节制作、分节下沉方法。沉井分节制作的高度,应保证其稳定性并能使其顺利下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设计要求,对沉井应采用三节制作、二次下沉的方法。

沉井分节制作与下沉的要求:第一节沉井高度为6.45m,待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进行第二节井壁施工。第二节6.0m,待强度达到70%后第一节强度达到100%以上,下沉至-15.45m;第三节7.0m,下沉至-22.35m,高于设计标高100mm,最后进行稳定观测。(测量制作的前两节沉井尺寸,满足沉井设计高度,确定第三节沉井制作的精确尺寸) 5、刃脚支设形式:

沉井下部为刃脚,其支设方法取决于沉井的重量、施工荷载和地基承载力。常用的刃脚支设形式有垫架法、砖砌垫座和土模。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宜采用垫架法。垫架的作用是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递给地基,使沉井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刃脚和井身产生破坏性裂缝,并可使井身保持垂直。

采用垫架法时,先在刃脚处铺设砼垫层,再在其上铺设垫木(枕木)和垫架。垫木常用150×150mm断面的方木。垫架的数量应根据第一节沉井的重量和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间距一般为0.5~1.0m。垫架应沿刃脚圆弧对准圆心铺设。垫架形式见下图示意:

砂垫层 刃脚 垫架 垫架 9

6、第一节及第二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

沉井工程施工进入了实施性的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开挖的沉井基坑测量定位和抄平,完成沉井刃脚的砼垫层和支垫

架工作。

(2)第一节沉井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

工作。

(3)第一节沉井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待强度达到70%后,开始

第二节沉井的施工。完成后开始第一次下沉的有关准备工作。 (4)沉井第一次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其中包括完成相关

的井筒内挖土和明排水工作。

(5)沉井施工过程中的轴线与标高复核,严格控制沉井的平面位置与垂

直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6)枕木采用2台购机同时对称逐次内抽。在出现下沉迹象的方向暂停

抽枕木,保证井壁同时沉降。 附图:沉井下沉开挖方法示意图:

1 1 I II 2 400~500 1000~1500

1 III 1 IV 10

4 3 2 1 1——沉井刃脚 ,2——边壁留置土堤,1、2、3、4——削坡次序 7、第三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

待第一节沉井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开始进入第三节沉井的制作与下沉阶段。主要施工内容有:

(1)根据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要求,完成上下节沉井之间的施工缝处理工

作。

(2)第三节沉井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

工作。

(3)第三节沉井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同时完成沉井第二次下沉

的有关准备工作。

(4)沉井第二次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底标高,其中包括井筒内

的挖土、明排水。

(5)进行沉井施工过程中的轴线与垂直度测量复核和纠偏,包括对周边

环境的监测与采取监控措施。

(6)沉井的稳定监测,同时完成沉井封底的有关准备工作。 8、沉井封底与收尾阶段:

沉井下沉至设计的底标高后,必须进行观测检查,其稳定性被确认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封底和后续工序的施工。该阶段的施工内容主要有:

(1)沉井底部的整平与垫层施工,同时完成井壁的清理与施工缝的处理

工作。

(2)底板钢筋绑扎和底板混凝土浇捣、养护。

(3)测量放线,落实井筒内的墙、柱、板等结构施工的准备工作。 (4)完成井筒内的结构施工,为机电安装作业创造条件。

(5)沉井工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9、测量控制措施:

9.1测量工作安排: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