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5)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6)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7)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8)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9)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0)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11)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12)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1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

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1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15)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六、注释:

两栖 liǎng qī: 能在水中与陆上生活或活动。

携带xié dài : 1、随身带着。2.照顾,帮助。

褶皱zhě zhòu: 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作用而在岩石内弯曲成的拱或槽。

陨石: 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

潮汐: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劫难: 道教语。谓灾难;灾祸

追溯 亦作\追遡 \。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

骨骼: 人或动物体内或体表坚硬的组织。分两种,人和高等动物的骨骼

在体内,由许多块骨头组成,叫内骨骼;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体外的硬壳以及某些脊椎动物(如鱼、龟等)体表的鳞、甲等

叫外骨骼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七、原文段落结构内容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

提出观点(议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

说明过程—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并证

明了大陆漂移

假说。

第三部分(15):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突出“恐龙无处不在”和大陆漂移假说这一

主旨。

附:段意

1段:见上。

2段: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例子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3段:拓展2段内容,用其他大陆和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恐龙无处不在”。 4段:承前提出疑问“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从“不适寒冷气候”引发思考。

5段:过渡段,承上启下(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引出“大陆漂移假说”) 6段: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恐龙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原因(举例子)。

7段: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大陆板块“分-聚-分”的周而复始过程。 8段:介绍泛大陆的演变历史(列数字)。

9段:说明泛大陆的地理环境很适合早期恐龙的生存。 10段:介绍泛大陆最初的分裂形式。

11段:说明了泛大陆板块的分裂过程(列数字)。 12段: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拟人)。 13段:介绍南极恐龙灭绝的原因(作比较)。

14段:说明南极厚厚的冰层下面覆盖着恐龙化石(打比方)。 15段:见上面。

九、说明:

说明:这篇事理性说明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