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1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适应灵璧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活动,特编制《灵璧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4)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建标〔2000〕179号)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 6、《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7、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8、灵璧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9、《灵璧县土地利用规划》;

10、其它有关法规、标准及已批准实施的专项规划。 第3条 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将城市置于区域总体协调发展高度,分析研究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机遇,从而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框架。 2、效益主导性原则

规划力求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服务,为促进城市社会进步服务,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和现代化服务。

3、规划连续性原则

以2004年版规划为基础,认真研究已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充分吸取以往规划中的合理内容,保持城市建设空间与时序上的连续性。

4、现实可操作性原则

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灵璧县的基础和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逐步完善城市功能。 5、可持续发展原则

加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依托外围生态框架,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6、城乡统筹原则

统筹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以及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第4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11~2030 年,其中:近期为 2011~2015 年,远期为2016~2030年。 第5条 规划层次与范围

灵城镇、虞姬乡、南跨新汴河向向阳乡延伸2000米;北至灵东运河、新河;西北至杨疃镇与禅堂乡交界东侧凹点正直向西,至灵房公路、阎河范围内为规划控制区,规划区总面积为286.36平方公里。

第6条 文本条文中加下划线内容均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所确定的强制性条文,所有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7条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优势条件,以跨越发展、产业提升、改善民生为重点,按照“中心带动,轴线引导,整体发展”的思路,加速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基础产业特色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进程,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努力把灵璧建设成为景观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现代开放的新兴工业和文化旅游城市。

第8条 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发展目标

到2015年,灵璧县总人口控制在125万人以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0.96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6.5:31.5:42.0,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到40%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

2、远期发展目标

到2030年,灵璧县总人口控制在140万人以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4.5:41.0:44.5,财政收入达到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5%以下,城镇化水平达到55 %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

第9条 社会发展目标

积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第10条 城镇化发展目标

到2015年,县域总人口达12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4%; 到2020年,县域总人口达1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2%; 到2030年,县域总人口达14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5%。 第11条 城市建设目标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第12条 环境保护目标

以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围绕生态经济、人居环境等四大领域,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生态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把生态环境安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第13条 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

指标分类 大类代码 指标分类 中类代码 指标名称说明 GDP总量 经济指标 1 GDP 指标 11 人均GDP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 人口 指标 社会人文指标 2 医疗 指标 教育 指标 21 城镇人口规模 人口城镇化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 22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 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数量 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半径 2

单位 亿元 元/人 % 亿元/KM 万人 % 个 人 所 米 2近期目标 120 9600 42.0 8~10 43.75 35 40~50 20 80~85 500~1000 远期目标 700 50000 44.5 10 77 55 60~80 40~50 95~100 500~1000 指标类型 引导型 引导型 引导型 控制型 引导型 引导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23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指标分类 大类代码 指标分类 中类代码 指标名称说明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单位 % % M/人 年 % M/人 M/人 M/万元 百分比 Tce/万元GDP % M/人 23222近期目标 90 15 50~70 25~30 10~15 10~12 1~1.2 100 5:4 0.5 15 95~100 远期目标 95 20 70~90 30~35 15~20 15 1.5~2 100 5:4 0.5 15~20 100 指标类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引导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引导型 控制型 居住 指标 就业 指标 公共交通指标 公共服务指标 水资源指标 资源指标 3 能源 指标 土地 指标 生态 指标 污水 指标 垃圾 指标 大气 指标 33 24 25 26 保障性住房户均居住用地面积 预期平均就业年限 公交出行率 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文化、教育、医疗、体育、托老所等) 人均避难场所用地 万元GDP耗水量 27 31 水平衡(用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比值) 单位GDP能耗水平 能源结构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32 41 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 污水处理率 资源化利用率 % % % % % %/年 40 75 10 90 50 3.6 45 85 10~15 90 50 3.6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控制型 环境指标 42 4 43 44 无害化处理率 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S02、C02排放削减指标 第14条 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坚持以“推进科学发展、加速灵璧崛起”为主题,以扩大投资、调整结构为主线,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扩张,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15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融入区域空间重构,实现优势互补和错位竞争 (1)主动承接,融入徐州都市圈 (2)承西启东,沟通宿泗 (3)竞合共生,联系周边

2、加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的联系,实现县域各城镇互动式发展 第16条 城镇化发展战略

1、强化核心——积极培育中心城市 2、培育中心——渔沟镇

3、形成产业集群——统筹规划县域内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 第17条 经济发展战略 1、总体战略

(1)实施“对接”战略,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局面 (2)以工业化为核心,实施大产业战略 (3)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4)内生型产业培育和外部产业选择相契合 2、产业发展思路

3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工业

重点打造“一个平台、四大产业”。 一个平台:工业园区

三大产业: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及化工、轻纺服装业、装备制造业。 (2)文化旅游业

以灵璧奇石和楚汉文化为主题,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旅游业对外开放及与南京都市区、徐州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的对接,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旅游经济。

(3)商贸流通

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在规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管理,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创建经济的新成长点。以商贸流通业为先导,加快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在县域地位。大力发展物流业,面向城乡居民消费和现代化建设,拓展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引进竞争机制,走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以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为目标,以发展壮大专业商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努力培育生产要素市场,全面提高商贸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商贸服务业。

(4)种养农业

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 第18条 社会发展战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 2、积极促进社会公平 3、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4、切实保障城市安全 第19条 文化发展战略 1、加大文化硬件投入 2、提升文化软实力 3、办好文化节庆

第20条 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1、优化生态格局,确保生态安全

2、加强生态网络建设。积极进行生态恢复治理,有效保护生态敏感地区 3、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4、加强污染总量控制与环境设施建设 5、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21条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县域内聚力和区域竞争力 2、构建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促进县域协调发展 3、通过合理的政策,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统筹利用

4、统筹安排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4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