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一轮二轮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分区第8讲东南亚 南亚-印度 教师用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高考一轮二轮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分区第8讲东南亚 南亚-印度 教师用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少,蒸发旺盛,结合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可分析。干旱对三角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缺水影响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同时河流水量减少,海水倒灌,使海浪侵蚀加剧。第(4)题,结合流域的综合开发,上中下游国家可以在发电、旅游、航运、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全流域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同时注意流域内的环境保护。 考点二 印度工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图解印度工农业分布及其区位优势

2.印度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频繁的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水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灾。如下表。 季节 时间 10~次年5月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5月,气候干热,农田干东北季风 降水量很少 旱,土地龟裂;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困难 风力弱,降水少,易造成旱雨季 6~9月 西南季风 降水丰沛 灾;风力强,雨季来得早,退得晚,雨水过多,易形成涝灾 为解决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兴修水利灌溉系统;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区,则主要修建大量的贮

旱季 水池等来缓解旱情。 (2)庞大的人口压力

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众多的人口使印度成为粮食消费大国,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后才基本上实现了粮食自给,因此,今后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学法提示 图解南亚的组成和经纬度位置

南亚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个人口过亿的大国以及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等几个小国。印度半岛是南亚的主体。北回归线和80°E的交界处基本上是南亚的几何中心。

冲关演练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两地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及主要原因。

(2)造成B地7月气温下降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C两地降水量相差很大。简述造成A地降水少的原因。

(4)从图中看,水稻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小麦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D地的信息技术产业异军突起,D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两地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 原因:太阳直射点移到北回归线附近,5月前后两地太阳高度角最大,获得太阳热量最多;雨季没有来临。 (2)降水

(3)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西南季风影响不到。 (4)东北部 沿海地区 西北部 (5)班加罗尔

解析 第(1)题,5月份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两地太阳高度增大,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多,而此时雨季尚未来临,故气温较高。第(2)题,由图判断此时降水多,导致气温下降。第(3)题,结合大气环流和地形因素分析。第(4)题,由水稻喜高温、喜水量大的特点结合图中年降水量分布回答。第(5)题,班加罗尔高新技术产业发达,被称为亚洲的“硅谷”。

局部区域图的判读 1.小区域地图辨识技巧 首先“四看”:

①看经纬度;②看海陆分布;③看轮廓特征;④看重要地物。 其次“三定”:

①定出具体的区域名称;②定出熟悉的区域知识,并找出与题意相关的要素;③(组织语言)定出准确精炼、观点全面的答案。 2.小区域图的分析方法

(1)从区域图提供的信息中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其方法一般为:

①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分布的判读,了解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②通过气候分布规律,或对其气候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③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了解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和自然带等特征。

④通过对各自然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交通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自然条件。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该区域主要地理特征的成因。

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只要了解了某一要素,就可以推知与其相联系的其他各个要素。 (3)结合环境特征,分析、评价人类活动的合理性。

人类的主观要求必须与环境的客观规律相适应,因时、因地制宜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对农业生产而言,不同的地形区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不便耕作、不易保持水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