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法理学期末考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西南政法法理学期末考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小岛武司 D. 棚濑孝雄 2. 编辑《国法大全》的是 【 】

A.乌尔比安 B. 保罗

C.查士丁尼 D. 奥古斯丁 3. 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人权”的是 【 】 A.但丁 B. 格老秀斯 C.马克思 D. 阿奎那

4. 将社会控制纳入法律体系,并提出“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命题的是 【 】 A.罗斯 B. 滕尼斯 C.卡多佐 D. 庞德

5. 平均正义和分配正义分类是谁提出来的? 【 】 A.佩雷尔曼 B. 亚里士多德 C.罗尔斯 D. 柏拉图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是 【 】

A.法律离不开国家 B. 国不能无法而治 C.法律是规范性国家意志的体现 D. 法律是超国家的产物 2.. 法律全球化思想源流包括 【 】

A.柏拉图思想 B. 康德思想 C.西塞罗思想 D. 罗尔斯思想 3.. 法律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包括 【 】

A.苦乐原则 B. 利害原则 C.价值位阶原则 D. 个案平衡原则 4. 中国法律传统的主要内容有 【 】

A.权利传统 B. 工具主义法律观 C.德治传统 D. 法治传统

5. 通过法律管理科技的活动主要包括 【 】

A.确认科技的地位 B. 促进国际间的科技合作

C.防止科技成果的违道德使用

D. 协调科技活动 三、分析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律即主权者的命令

2.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3.法学是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学问

4.法律解释应当以立法者意图为标准

四、简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简述法律限制自由的根据

3.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结合当下中国社会转型的实际,试论述法律的利益调控机制

六、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材料]

1880年美国旧金山市出台的一个法令规定,在木头房经营的洗衣店都需要经过市政府的批准,而砖瓦房的洗衣店则不需要批准;但该市木头房的洗衣店大多数为华人所拥有,而砖瓦房的洗衣店多为非华裔经营者拥有。正因为如此,该法令后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定为侵害了华裔居民的“平等保护”权。马修斯法官指出:“法律本身可能在表面上公正无偏;但如果它被公共权力不公正地加以运用与实施,因而在实际上非法歧视了处境类似的个人权利,那么,宪法仍然禁止法律对平等主义的剥夺。”

阅读材料,并从法理学的角度写一篇小短论。要求:主题明确、表达清晰、有逻辑。字数不少于400字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B 2. C 3. A 4. D 5 . B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B C 2. BCD 3.ABCD 4.BC 5. ABCD

三、分析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法理学创始人奥斯丁的观点。突出了法律与公共权力、强制的关联性。不足之处:忽略了法律与“权利设定”的关系(4分)

2.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观点。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一种制度。社会性质决定法律性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最终意义上决定着法律的本质。法律不仅仅是消极地反映社会,而是对社会起着强大的反作用,或者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或者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分)

3.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观点。肯定了法律与正义之间的关系,一直影响到今天。

4. 解释目标理论中的“立法者意图说”。按照现代社会的人民主权原则和权力分立原则,立法者的意志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解释应当以立法者的意图为准,才能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法官在解释法律时也应该以立法者的意图为准,否则僭越了自己的职权,侵犯了立法机关的权力。当然确定立法者意图本身,仍然存在难题。

评分原则:如果能够对命题进行较为清楚明白的分析,可得满分;如果对命题作出上述答案某些方面的分析,可酌情扣减分数。

四、简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第一,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对应关系是指法律权利一般有相对的法律义务存在。第二,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第三,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上的主从关系。

2. 第一,“伤害原则”:又称为“密尔原则”,是“伤害别人的原则”的简称;第二,“父爱主义”原则:又称为“亲缘主义”原则。其基本思想是,一个人自愿的行为有时并不是自由的行为,所以,当一个人的行为会使他自己丧失重大利益时,法律可以限制他的自由;第三,“冒犯原则”:其基本思想是,法律可以限制那些可能并不伤害他人的行为自由。据此原则,法律制裁冒犯行为是合理的、必要的;第四,“法律道德主义”原则:或称“立法伦理主义”原则,即主张强制实施道德,法律应当限制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而且应当禁止不道德的行为。

3. 第一,法律只有经过解释才能适用。法律是抽象的和普遍的,所以必须经过解释才能运用于具体情景。

第二,法律是由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语言和文字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也使得法律解释不可或缺。

第三,立法者没法制定包罗万象的法律。立法者不可能预见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律漏洞,需要法官应用法律解释的方法或其他法律方法来对漏洞进行填充。

第四,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进行。

评分原则:上述每题,如果答对所有要点且有阐述清楚的,可得满分;如果只答对要点,没有阐述的,只能得5分;每遗漏一个要点的,扣1分。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中国社会转型带来利益关系的复杂化: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部分利益的冲突(结合实例)

2.法律对利益进行调整的机制:表达利益诉求、平衡利益冲突、重整利益格局。

3.法律的利益调整机制的不完善或局限性。

评分原则:如果论述条理清楚、有学理性,表达顺畅的,可得12-15分;论述条理清楚,表达顺畅的,但欠缺学理性的,可得9-12分;论述条理不清、表达不通顺的,可得9分以下。

六、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评分原则:结构完整(5分)

观点明确、论述清楚(5分)

理由充分(指法理学知识表达方面,10分)

进阶试题 B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语出于(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洛克 D、卢梭

2、19世纪西方法理学的三大流派是( ) A、自然法学派 B、分析实证法学派 C、历史法学派 D、哲理法学派 3、法律权利的要素包括( ) A、利益 B、自由行为 C、权能 D、法律

4、从利益角度定义国际法的是() A、格老秀斯 B、庞德 C、边沁 D、赫克

5、对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A、党的政策对法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B、党的政策对法的适用有指导作用 C、政策大于法

D、法对政策有制约作用

6、\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 )中阐述的。 A、《理想国》 B、《法律篇》 C、《政治学》 D、《政治家》

7、“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与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