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环境影响评价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如下:

①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②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③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二、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它是具体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文件,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评价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则。

②建设项目概况。

③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⑤环境现状调查

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⑦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 ⑧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⑨经费概算。

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是各评价项目(或专题)共有的工作,调查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 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①地理位置;

②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

③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 ④大气体、土壤等的环境质量现状;

⑤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⑥社会经济情况;

⑦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⑧其他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 四.环境影响预测 1.预测的原则

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应按相应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境要求而定。同时应

考虑预测范围内,规划的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2.预测阶段和时段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为三个阶段(即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和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或丰、枯水期)。 3.预测的范围和内容

为全面反映评价区内的环境影响,预测点的位置和数量除应覆盖现状监测点外,还应根据工程和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要求而设定。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 预测的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征及当地环保要求而定,既要考虑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既要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也要考虑对人体、生物及资源的危害程度。 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1.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原则

(1)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2)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 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 (2)基础数据可靠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4)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2.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1)总论:

①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③编制依据; ④评价标准; ⑤评价范围;

⑥控制及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①建设规模; ②生产工艺简介;

③原料、燃料及用水量; ④污染物的排放量清单; ⑤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⑥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3)环境现状(背景)调查: ①自然环境调查; ②社会环境调查;

③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 ④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⑤地下水质现状(背景)调查; ⑥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 ⑦环境噪声现状(背景)调查; ⑧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

⑨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现状调查。 (4)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①建设项目污染源预估;

②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②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③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④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 ⑤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⑥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

⑦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6)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②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③对废渣处理及处置的可行性分析;

④对噪声、振动等其他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⑤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及建议; ⑥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是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角度论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①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②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 ③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8)结论及建议

①评价区的环境质量现状;

②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③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

④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⑤从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

(9)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①附件主要有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评价大纲及其批复; ②附图,在图、表特别多的报告书中可编附图分册

③ 参考文献应给出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版次、出版日期等。

第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策具有针对性。

一.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 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对人类某项活动(如某项建设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识别,首先要弄清楚该工程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确定还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 2.环境影响程度识别

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可用等级划分来反映,按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两类分别划级。 (1)不利影响:常用负号表示,按环境敏感度划分。

①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与重建的损失,此种损失是永远的,不

可逆的

②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非常困

难和昂贵,并需很长的时间。

③中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损害或破坏,其替代或恢复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

可能要较高的代价,并需比较长的时间。

④轻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轻微损失或暂时性破坏,其再生、恢复与重建可以实

现,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⑤微弱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暂时性破坏或受干扰,此级敏感度中的各项是人类能够

忍受的,环境的破坏或干扰能较快地自动地恢复或再生,或者其替代与重建比较容易实现。

(3) 有利影响:一般用正号表示,按对环境与生态产生的良性循环,提高的环境质量,产生的社会经济效

益程度而定等级,例如亦可分5级,即微弱有利;轻度有利;中等有利;大有利;特有利。

二、核查表法

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列出的识别方法,称“列表清单法”,或“一览表法”。

(1)简单型清单:仅是一个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表,不作其他说明,可作定性的环境影响识别分析,但不能作为决策依据。

(2)描述型清单:比简单型清单多环境因子如何度量的准则。

(3)分级型清单:在描述型清单基础上又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具有环境影响识别功能的方法还有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等

第二节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①以专家经验为主的主观预测方法;②以数学模式为主的客观预测方法,根据人们对预测对象认识的深浅,又可分为黑箱、灰箱、白箱三类,前两类属统计分析方法,后一类为理论分析方法,③以实验手段为主的实验模拟方法, 一、数学模式方法 二.物理模拟预测方法

物理模拟方法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实物模型来进行预测。方法的关键在于原型与模型的相似。相似通常要考虑:几何相似、运动相似、热力相似。动力相似。

(1)几何相似:就是模型流场与原型流场中的地形地物的几何形状、对应部分的夹角和相对位置要相同,尺寸要按相同比例缩小。

(2)运动相似:就是模型流场与原型流场在各对应点上的速度方向相同,并且大小(包括平均风速与湍流强度)成常数比例。

(3)热力相似:就是模型流场的温度垂直分布要与原型流场的相似。

(4)动力相似:就是模型流场与原型流场在对应点上受到的力要求方向一致,并且大小成常数比例。 物理模拟的主要测试技术有:

(1) 踪物浓度测量法 (2) 光学轮廓法

三、对比法与类比法 1.对比法

通过对工程兴建前后,对某些环境因子影响机制及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2.类比法

即一个未来工程(或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已知的相似工程兴建前后对环境的影响订正得到。

四.专业判断法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所谓“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