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由此可见,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事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我国已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因此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项目的研究价值 1.2.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自从舒尔茨(T.W.Schultz,1964)在写作《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因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向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着眼点主要是转移就业培训。许多学者关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方面。近年来,由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和农业生产后继者缺失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论是在政策实践还是在学术研究中,都把目光转向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即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在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农业职业培训上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还缺少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遵循“谁来当新型职业农民一谁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投资一如何进行教育培训一如何为新型职业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这样一种逻辑,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涉及的主要问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投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的系统研究对丰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1.2.2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自从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我国己在全国许多地方幵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试点工作。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农民职业化将是一个趋势,将来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将会在更广泛的范围展幵。本文的一些研究结论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培养职业农民的经验、总结国内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的。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指导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方面,现有的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文化素质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在基础设施、文化生活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农村的新生劳动力又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本文对专业大户、返乡农民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年龄和投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便各级政府明确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对象以及如何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吸引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来。 第二,本文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投资主体的分析,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定位自己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投资责任,以及如何调动个人(或家庭)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投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教育培训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最重要的环节。从短期来看,应重点抓好农业职业培训工作。但是从长期来看,5

要综合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本文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对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对策建议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思路。 第四,只有当农民成为一种体面职业,只有当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才能真正吸引一批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把农业生产经营作为一种稳定的职业。本课题从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环境出发,从多个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建议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舒尔茨(T.W.Schultz, 1964)主要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向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后来国外许多学者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农民的人力资本存量对提高农业产出和农业劳动产率的作用,大多数的研究都证明了人力资本对农业产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撑,这已经形成了共识。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业科研的投入,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非常低,很少有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可能与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低下有重要关系。舒尔茨(T.W.Schultz,1964)指出,要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除了政府和相关机构供给充足的现代农业要素外,同时还需要农民能够接受这些现代农业要素,即能对现代农业要素形成有效需求。而促使农民接受现代农业要素的关键就是向农民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投资。Putler and Zilberman(1988)和 Wozniak(1984)等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学者林毅夫(Lin,1991)利用湖南省五个县500个农户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户的教育水平对他们釆用杂交种子的概率和采用密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农业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向农民的投资。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长期滞后,农民培训的着眼点主要是城镇就业。2012年国家做出了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决策,这对于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业职业培训对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十分重要。因此国外学者在农业职业培训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发现了一些在农业职业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在确定培训项目时未经过充分调研从而与农民的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与实际联系不密切,常常没有搜集课程培训后的反馈意见,以及培训教师缺少向农民传达知识的技巧等。他们还对农民培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如农民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对问题自己做出决策,农业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角色是努力推动和促进农民的自我导向学习等。在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如何提高农民培训成效的问题,这些研究结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美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十分高,其在培养职业农民方面已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和韩国在农业发展方面与我国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农业自然资源贫乏等。其在职业农民培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更具有参考价值。鉴于此,国内许多学者总结和探讨了这些国家培养职业农民的做法和经验,这对于我国培育新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职业农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培育方法、培育模式等做了大量研究,这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首先要面临的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问题,在目前的理论探讨或政策实践中,主6

要将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初高中生等作为培育对象,但是学术界并未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培训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职业培训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劳动力转移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体系和模式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1.4参考文献 [1][美]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吴珠华等译,北京: 北京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上卷)》.郭大力、工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257-259. [3]王国庆:《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提高营农收入》,《新农村》,2011年第5期,第14页。 [4]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6 Revision and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The 2005 Revision.[EB/OL].http://esa.un.org.unpp,Saturday,March 24,2007. [5]Theodore W. Schultz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M].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1964. [6]常佳佳,王伟:《论职业化新型农民的培育》,《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38,39页。 [7]Wallce,I.;Mantzou,K.;Taylor, P. Policy options fo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ub-Saharan Africa:report of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R]. AERDD Working Paper 96/1 .Reading, UK: University of Reading.1996. [8]Revera,W.M.2000.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the conflictive global developments shaping extension[J].In: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7(1),31一41. [9]侯全章:《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民科技培训》,2012年第5期,第34页。 [10]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特定环境》,《农村工作.通讯》,2012年第7期,第35页。 [11]赵邦宏:《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思考》,《.农民科技培训》,2012年第5期,第16页。 [12]朱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以浙江省江山市为例》,《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3]何思源:《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14]张亮:《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2010年 [15]Alfred Marshall,principles of economy,London. 1920, pp.126-130. [16]詹姆斯·海克曼,张春星,张旭升,王景春.中国人力资本投资[J].学子,2004,(11):9-10. [17]曾一春.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实践探索一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J].农机科技推广,2012.( 07 ):10-13. [18]蒋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几点思考[f].农民科技培训,2012 ,(4):6-8. [19]魏学文,刘文烈.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J].农业经济, 2013,(07):73一75. [20]谢淑娟.现代农业视角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J].岭南学刊,2008,(4):74-77.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