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新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新北师大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新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后反思:

画一画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4-45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过程与方法: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他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能画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图。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关系图的特征。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 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6-47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积不变,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判断。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 2.试举例说明。 二、新授学习

1.和是12的两个加数,一个加数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和一定。 1)说出它们图像。

2)这两个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和一定12) 3)说出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

2.积是12两个乘数,一个乘数随着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积一定。 1)说出它们的关系。 2)发现了什么?(积一定)

3)在积一定的条件下,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板书)、 4)比较这两个变化关系相同吗? 三、归纳总结

1.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乘积一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四、巩固应用

第2题: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关系。 几种比例关系:

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第3题:果汁总量一定时,分的杯数和每杯的果汁量成反比例关系。 五、课后练习

判断单价一定时,总价格和质量成什么比例 P26,2,4题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反比例练习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9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比的读写法,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 1、出示照片知识与能力:

2、再出示A、B、C、D 、E五张照片

问:再看看哪几张照片和A比较像,哪几张照片和B不像? 二、展开探究,感知比的意义 情境一:照片的放大与缩小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这几张照片放在格子图中,请看,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那么照片A长是( ),宽是( )。出示各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为什么有几张照片比较像,有几张不像?我们光是这样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好像还不能马上看出原因,怎么样才有利于观察呢?(把长和宽统计下来) 统计的时候按A、B、C、D、E这样的顺序吗?(按分来来统计)

(2)现在我们先来观察照片A、B、D这几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交流 4、初步小结:

观察这里所有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 情境二:比比谁的速度快?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

(1)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 骑车人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 (2) A 摊位苹果3千克15元 B 摊位苹果9元2千克 C 摊位苹果12元3千克

2、学生分组完成:一二组学生完成表一,三四组学生完成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