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药代动力学实验指导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掌握单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与速度。生物利用度是评价药物制剂体内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制剂的研制以及临床用药时经常测定制剂的绝对或相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是以静脉注射剂作为标准参比制剂;而相对生物利用度常采用采用市场认可、吸收较好且临床有效的制剂作为标准参比制剂。

在评价生物利用度的参数中,绝对生物利用度常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或尿药排泄总量(

)的相对比值(F)来反映吸收程度;相对生物利用度则常用AUC或

的相对比值(Fr)来反映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Cmax或ka值来反映吸收的相对速度。

测定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多采用血药浓度法与尿药浓度法。由于测定血药浓度可获得瞬时数据,故采用血药浓度法测定生物利用度较为理想。本实验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测定其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

三、仪器与材料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具塞刻度试管等。

材料:对乙酰氨基酚片剂(0.5 g),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1 ml:0.075 g或2 ml:0.25 g),0.12 mol/L氢氧化钡溶液,2%硫酸锌溶液等。

四、实验内容

(一)标准曲线的制备

1.配制标准储备液 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品250 mg,置500 ml量瓶中,以蒸馏水溶解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再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0 ml,置50 ml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100 μ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储备液。

2.制备标准曲线 精密吸取上述标准储备液1、2、4、6、8、10 ml分别置10 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再各取1 ml置10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各加入空白兔血清0.5 ml,配成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血清药物浓度20、40、80、120、160、200 μg/ml的标准样液;在试管中加入0.12 mol/L氢氧化钡溶液3.5 ml,摇匀,放置2 min,再加入2%硫酸锌溶液3.5 ml,即出现明显乳状浑浊,加蒸馏水至10 ml,摇匀,以25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3.5~4 ml(如有些样品仍浑浊可过滤),以蒸馏水1 ml加0.5 ml空白兔血清按同法操作所得样品为参比,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45 nm波长处测定标准样液吸收度(A)。

以A为纵坐标,C(血药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求出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备用。

(二)给药与取样

选取体重2.5~3.0 kg的健康家兔,实验前禁食一夜;给药前,先由兔耳静脉取空白血约2ml,置试管中;然后给家兔口服对乙酰氨基酚(0.5 g)一片,用20 ml水送服,或口服相同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给药后于0.25、0.5、1.0、1.5、2.0、3.0、4.0、5.0、7.0 h取兔耳静脉血约2 ml,置试管中。

(三)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

将所取血样置37℃水浴中保温1 h,取出,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0.5 ml,置10 ml具塞刻度试管中,以下按“制备标准曲线”项下的方法,自“在试管中加入0.12 mol/L氢氧化钡溶液3.5 ml ??”起操作,并以空白血清按同样操作所得样品为参比,于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45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代入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出血清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并记录于表19-6。

(四)注释

1.家兔口服给药方法

(1)口服片剂 可由二人协作完成。一人坐好,将兔躯干夹于两腿之间,左手握住双耳,固定头部,右手抓住前肢。另一人将开口器横放于兔口中,将舌头压在开口器下面,固定开口器。用摄子夹住药片,从开口器洞孔送入咽部,用20 ml水冲服下。

(2)口服溶液 可采用灌胃法。一人将兔身固定于腋下,一手固定兔头,另一手将开口器放入兔口;另外一人将一根细胶管从开口器孔插入口内,再慢慢插入食道和胃。为慎重起见,可将细胶管外端放入水中,如无气泡,则证实细胶管在胃内;即可用注射器将药物溶液注入细胶管,灌入胃内。

2.对乙酰氨基酚溶液的配制 可用其注射液(1 ml:0.075 g或2 ml:0.25 g)配制。可将注射液稀释成1 ml:0.025 g的浓度,给家兔口服20 ml(0.5 g)。

3.0.12 mol/L氢氧化钡溶液的配制 取分析纯或化学纯氢氧化钡19 g,加新鲜煮沸放冷的蒸馏水溶解成1000 ml,静置过夜,过滤即得。

五、实验结果

(一)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1.计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2.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数据记录于表19-6。

表19-6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数据 t(h) 0.25 0.5 1.0 1.5 2.0 3.0 4.0 5.0 7.0

片剂

A

C(μg/ml)

A

溶液

C(μg/ml)

(二)药动学参数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求算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给药后,其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单室模型曲线特征。本实验以对乙酰氨基酚溶液作为标准参比制剂,测定其片剂(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将片剂、溶液口服后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分别按下列过程拟合药动学参数,并求出相对生物利用度。

1.作C~t图与lgC~t图。

2.应用“残数法”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k、ka、t1/2及V值(具体方法详见第八章)。 (1)根据lgC~t曲线,划分“吸收相”与“消除相”;

(2)由“消除相”血药浓度数据,求回归直线方程,并求出k值及t1/2值; (3)由上述消除直线方程求出外推线浓度并计算残数浓度(Cr),记录于表19-7; (4)由“吸收相”残数浓度数据,求回归直线方程,并求出ka值。

表19-7 对乙酰氨基酚血药浓度与残数浓度数据表

片剂 t(h) 0.25 C (μg/ml) 外推线浓度 (μg/ml) Cr (μg/ml) C (μg/ml) 溶液 外推线浓度 (μg/ml) Cr (μg/ml) 0.5 1.0 1.5 2.0 3.0 4.0 5.0 7.0

3.测定相对生物利用度。

(1)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吸收程度 根据梯形法公式,分别计算片剂与溶液的AUC

值;计算片剂(试验制剂)的Fr值,g/kg体重计;

,其中给药剂量应以

(2)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吸收速度 分别计算口服片剂与溶液的tmax与Cmax值,计算Cmax时F可用Fr替代;

(3)计算表观分布容积 可由上述计算过程中“消除直线”或“残数直线”回归方程

中的截距

计算出V值,其中F以Fr替代;

(4)将药物动力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数据记录于表19-8,并分析与评价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吸收程度与吸收速度)。

表19-8 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 制剂 片剂 溶液

k (h-1)

t1/2 (h)

ka (h-1)

V (L)

tmax (h)

Cmax

AUC0→∞

Fr (%)

(μg/ml) (μg·h/ml)

实验五 尿药法测定人体口服给药的药动学参数与生物利用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尿药法测定药物动力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