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检测(最新模拟题汇编)专题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全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2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检测(最新模拟题汇编)专题八 文学类文本阅读(全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四段用不少的笔墨写雨声。这一方面扣住了文章的标题中的“一种声音”;也为下文写这种声音下人们的和谐融洽作了铺垫;继而与后文写住房条件改善后听不到这种声音,再也感觉不到这种“古典的雨声”作对比。理清了这些,答案就出来了。

12. 【答案】【示例】小说表层写对往昔雨的韵味和境界的怀念,进而表现过去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2分)更深层次的是,现在经济发展了,环境的变化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封闭,互不沟通,人情味的缺失带来人的心灵的孤寂和苦闷,作者对此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这种心态在当今社会具有普遍意义;(3分)当然,作者在满怀失落的同时,还表达了对往昔强烈的怀念和向往之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文章的题目和内容都能让我们读出“怀念”的主题,写“他”的儿时就是为了突出“怀念”。“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出一种古典的雨声”这几个段落中对现代住房的描写既突出了住房条件的提高又体现出这种提高带给人的失落,过去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现在人们心灵的落寞形成对比,加重了怀念的韵味。作答时既要写出表层的怀念内容也要写出深层次的怀念。 八、【淮南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跟穷人一起上路

鲍尔吉·原野

那一次,我从油麻地去香港岛看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途中步行经过一个隧道。隧道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印象是宽亮如昼。走着,目光被左壁招贴画吸引:

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迎面而来。他刚毅精悍,左腿是机械假肢,肩膀有些前倾,吃力地、渴盼地向前疾行。画面正文的文字说,此人为病中的穷孩子募捐,正在旅途中。画中心有大字———

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位汉子一定走过了千山万水,不然不会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他刚毅的表情背后掩饰着隐痛———用这条假肢走,每一步恐怕都要痛。那么,如图所示,他正徒步穿越新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甘肃的马莲井、黄羊镇、娘娘坎,然后经陕鄂湘粤到香港———他是香港人———一个忍痛的行者用假肢穿越大西北的旷野,信念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让没钱的孩子治病。

照片用镀铬金属镶框,内置灯光照明,一幅连一幅延伸到前面。画面上的汉子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向你迎面走来,昂着头,有些吃力地移脚。然后是一行比一行小的字: 跟穷人一起上路。

本卷第21页(共31页)

香港街头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大家似乎衣食丰足。在这幅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招贴画中,“穷人”两个字竟很尊贵,关注他们如同每个人的责任。

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我心里默念:跟穷人一起上路、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时,耳边歌声趋近,不远的地方有一支乐队。四个淡蓝色牛仔装的年轻人在弹唱,隧道高瓦数的橙光把他们的脸庞勾勒得十分柔和。他们沉静地吟唱美国乡村歌曲,弹电贝司的女孩子很卖力,头发在肩膀上跳。他们脚下一只干草色的牛仔帽里有散钞,纸卡上写着:为脊髓灰质炎病童筹款。

乡村歌曲在海底隧道回荡,宁静而朴素。曲调如RICHAED MARX的风格,把渴盼压在了心里,舒展、大度而倔犟,如fool’s game,又如my confession。吉它、蓝色牛仔装和他们头发上金黄的轮廓,与音乐一起构成了奇妙的效果,身后招贴画上的独行者目光炯炯,简直就要破壁而出了。

我想站下多听一会儿,但听众只有我一个———别人扔下钱匆匆而行。我把仅有的一些港元扔进干草色的礼帽,感到轻松。这几天我被这钱弄得枯燥———买东西剩下的这点钱,大件买不成,小件又不想买;还得动脑筋找打折的商店,比如“SOGO”;又要算计地铁费用等等,哪如此刻省心。

乡村歌曲对爱情、忧伤和前途均有独特的诠释方式,就像枝头上的花与瓶里的花不一样,像赤脚在五月的玉米地里走过,脚丫缝儿感到土壤的湿润,像衣衫带着松香味,指甲缝儿里有洗不尽的惭愧。但我把所有的钱放送礼帽之后,伫立倾听就有一些惭愧。我想有钱真是不错,隔一会儿,往那里扔点钱,再接着听。但是,把钱分几次给一个募集善款的乐队,似乎也不像话。

他们并没有用目光驱人,眼神里多少还有一些谢意,感谢我目不转睛地倾听。跟港人比,我有许多时间,但仍然不能长久流连。

乡村歌曲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我用目光接过一幅又一幅的“跟穷人一起上路”,向出口走去。这时,口袋空空,我把它翻出来,像两只兔子耳朵在腿侧垂着———我童年曾玩过这样的游戏。那时没有钱,口袋里是一些纸团。现在演习一遍,竟很新鲜,好像洗手套一样把自己翻过来洗干净了。

(选自鲍尔吉·原野《青草课本》,河北教育出版社)

11.结合文意,请你谈谈“‘穷人’两字竟很尊贵”中“尊贵”含义的理解。(4分)

本卷第22页(共31页)

【答案】“尊贵”一方面是说在香港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这儿格外引人注目(2分);一方面是说关注这些穷人是每个人的责任,体现了人尊贵的精神与品质。(2分)

【解析】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含义”理解一般是以语句为单位来考查的,单个词语含义的理解,新课标考试大纲没有该能力点的考查,三年来的安徽卷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设题。个别省份(如浙江卷)有这种形式的设题。“含义”理解题,要注意其语境中的意义,结合语境从两个层面思考,即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该题就是这样。

12.作者在文中说被招贴画“感动”了,请分析招贴画有哪些感人之处?(8分)

【答案】招贴画感人之处:(1)一个残疾人却心系病中孩子,为他们募捐;(2)这个人以残疾之身走过千山万水,从新疆到香港;(3)汉子虽身残,助人的信念却很坚定;(4)画面上的文字:跟穷人一起上路;(5)画面“一幅连一幅”,源源不断,象征着救助穷人的不竭的动力和不懈的追求。(每点2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评价鉴赏)。

其实该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相关语段内容的概括。作者在文中说被招贴画“感动”了是出现在文本第8段:“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一般而言,只要阅读前七段文字即可,将这几段涉及到招贴画的描写或介绍的文字概括出来,在稍加整理就成为答案了,注意分析的对象是“招贴画”本身,从文本看一是招贴画的画面内容让我感动,二是那张贴的方式给我的触动。

13.简要分析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技巧及作用。(5分)

【答案】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地描述了年轻人演奏的乡村音乐的艺术魅力(1分)。其演奏体现乡村歌曲鲜活、自然、朴素的特点,深深感动着作者。(2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该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赏析,但题目已经给出赏析的角度——“技巧”和“作用”,其实“作用”是多余的,因为技巧的赏析本身就包含了其表达作用(或效果)的分析。“表达技巧”是个大概念,但首先想到的还是修辞,结合文本,难度不大。

本卷第23页(共31页)

14.文章题为《跟穷人一起上路》,假如改成“帮穷人踏上坦途”好不好?为什么?(8分)

【答案】不好。(2分)“帮”有着明显的强势色彩,不如“跟”显得平等、尊重和真挚。另外,“踏上坦途”显示不出过程中面对贫穷与苦难的沧桑与坚毅。而“上路”可指踏上征程,既有对苦难的清醒认知,又有着果敢与勇气,含有充满信心、接受挑战的意味。(6分)

或:好。(2分)也能体现出关爱之情,同时也符合对穷人进行帮助的实际情况。(6分)(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和F(探究)。

该题是以变换标题的形式来考查对文本主旨的准确把握。因为散文的标题有的是侧重于明确了写作对象或内容,有的是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或模糊的主旨,本文的标题是暗示了文本的主旨。该文本的标题是侧重暗示主旨的,就应该该从主旨表达的角度切入,即该换标题会与文本的主旨不相符合(这样思维和分析最重要)。如“跟”,体现出我们应该与贫穷者一起,同心协力,积极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体现出作者对贫穷者的尊重,帮扶是出于真诚;而换为“帮”有明显的强势色彩、优越感等。简答题的解答关键是在读懂文本和题目指向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范式去拟答案。

九、 【2012长春一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自行车后座上的婚礼

邱长海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作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梁在田野里飘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儿,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

本卷第24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