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学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论述题

(1)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第一,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第二,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第三,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即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2)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他关心个体发展中的人格结构,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在人格的发展过程中,要经历顺序不变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个体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规定的。在任何一个阶段,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就能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相反则会形成消极的品质。个体就是这样在不断的解决冲突、克服心理危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过渡。同时,如果个体在某一阶段未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任务,他还可以通过教育等措施在下一个阶段得到补偿。

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包括: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第六阶段:成人早期(18—25岁),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立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第八阶段:成年晚期(50岁以后直至死亡),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是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智慧的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成人生的使命感。 五、案例分析

高考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它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种类的考试焦虑相比较,高考焦虑有其特殊性,造成学生高考焦虑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客观因素:

①学校及教师的压力。不少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的分数转,大搞题海战术,按考试成绩排名次、排座位,依据考试分数布置和安排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学生逐渐对考试产生反感。单调的刺激、过严的要求,给学生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势必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形成恐惧、紧张和焦虑。

②家长的高期望与压力。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顾孩子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进重点学校,课余时间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补习班,不许孩子有自己的休闲娱乐时间,目的无非就是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以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剧对高考的焦虑。 ③社会舆论及媒体的不当宣传及做法;

每当高考来临时,大众媒体就开始制造紧张气氛,如请专家讲解有关高考的注意事项,请历届高考状元讲成功的经验等等,这无疑增加了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会使学生更加紧张和焦虑。 (2)主观因素

高考对中学生来说是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选择,关系到每个学生一生的前途与命运。面对决定自己前途和命运的高考,学生必然会产生情绪的波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学生对高考的重要性的认识、知识准备、以往的开始经历和体验、人格特征等是考试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 (3)高考焦虑的辅导策略

高考焦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多方面共同努力,

方能见效。

①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必须把“应试教育”观转变为素质教育观,学校应把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检测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标准,把课外活动和节假日还给学生。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考试焦虑,才能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高质量的人才。

②寻求“社会支持”。寻求家长及社会对学生的支持,为学生的高考减压。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能力,为孩子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不要在高考前制造紧张气氛,给孩子增加精神压力。此外,社会舆论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当宣传与高考有关的内容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不要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和神秘感,也不要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宣扬高考状元,更不要过分报道与高考有关的内容,为减轻学生的高考焦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由于学生个体因素是高考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教育,使他们学会对高考焦虑做出积极、主动的应付。第一,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与评价;第二,调整期望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第三,改进学习方法,调整竞技状态;第四,学习必要的应试技巧,在高考中的应考技巧是:要稳定情绪,全身放松;在答题前要浏览试卷,统观全局;回答每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列好答题顺序,贯彻先易后难原则;统筹兼顾各题,恰当分配答题时间;不忽视任何细节;注意克服定势的干扰;先求正确,再求速度,合理使用时间等等。

④学会自我放松训练。当考试焦虑严重地影响考生目前的状态时,专门的放松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最正规、最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是“紧张一松弛渐进放松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局部一组一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渐进地括及全身。它的放松顺序是:手臂一头一躯干一腿。放松还有想象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等。总之,放松训练简便易行,所需时问短,不仅仅是治疗考试焦虑的手段,也是解除学习疲劳的有效方法。

总之,高考焦虑辅导应本着“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指导自我教育,又要重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寻求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高考焦虑行为,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009年中学心理学模拟训练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2.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的研究方法是(D )。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3.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5.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B )。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6.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B)。 A.铁钦纳 B.詹姆斯 C.斯金纳 D.马斯洛

7.构造主义的奠基人是(C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冯特 D.铁钦纳

8.构造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A)。 A.铁钦纳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马斯洛

9.罗斯杰是(A)的代表人物之一。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行为主义

10.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属于( B)。 A.自然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B.控制观察法 D.非参与观察法

11.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D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www.Examda.CoM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12.根据实施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准备性评价、( B)和总结性评价。 A.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3.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 D)。 A.形成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4.(A )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与编制的、作为考查学生学习进步情况的测验。 A.教师自编测验 C.成就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D.标准化成就测验

15.在概念教学中先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列举概念的例证加以阐释说明的方法是( C)。 A.逆向反推法 C.概念一例证法 B.例证一概念法 D.类比法

16.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7.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不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 )。 A.熟悉性和临近性 C.外貌

B.相似性与互补性 D.对等性或互惠性

18.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 C)。 A.从众 B.服从 C.暗示 D.模仿

19.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 C)。 A.非病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2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二、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