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MBA全景教程之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企业战略管理(MBA全景教程之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在北京,现在比较流行星巴客,星巴客在美国是很典型的一个经营成功的案例。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思路转变,咖啡过去是放在超级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去出售。西雅图的一个叫星巴客的公司,出于一种精品屋的考虑,把欧洲的咖啡文化——大家在咖啡馆里休闲、看书、聊天,引进到北美,价格一杯一个多美元。对当地的居民来讲,这个消费并不高,即便咖啡一袋或者是一公斤很贵,但消费一杯,大家还支付得起,而且味道口感很好,所以就逐渐产生了精品屋这种文化,并很快推动了咖啡业的销售。现在中国也引进了这些洋快餐、洋饮料,对传统饮料产生很大的冲击。替代品的威胁实质就是一个市场价值的转移,它和你现有的竞争、现有行业的竞争是不一样的。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进入者的威胁

1.进入障碍

◆规模经济

要进入这个行业,例如计算机行业,需要大批量地生产来降低成本,这样才能够和行业内现有的企业进行竞争,否则成本过高,价格又维持现有行业中的价格,就会亏本进入,造成利润的亏损,也就不值得再进入了。 ◆产品和服务的差别化

在一个行业之中,别人的产品有一定的特色,或是标准化的,它的成本是低廉的,而你的产品如果达不到规模经济,那么就要有一个差别化,以引人注目。就像汽车行业,不生产夏利,至少就要生产本田,以形成一个差别。因为人们喜欢去寻找一个利己市场,这就是说,在分工越来越细的市场,人们希望找到自己的需要及适合自己的产品。 ◆资金的需求

要进入一个行业,特别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必须有资金来支持。 ◆转换成本

不做这个行业,转向另外一个行业,这个代价有多大?你要重新购置设备,重新培训人员,所花的费用值得不值得进入。在同一个行业,也会出现转换成本的问题,例如原来开波音客机,现在转向开空中客车,那么由于操作系统不一样,就要重新学习。重新学习的代价又如何?本来熟悉波音这套系统,现在整个需要重新学习空中客车,它有一个转换成本。

企业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行业中不成功,那就转向另外一个行业。例如原来一些轻工行业的企业,在市中心经营不成功,退到郊区去,把城里的这块地产置换,搞第三产业、搞餐饮、搞旅游或者搞饭店。但你能不能把饭店真正搞好,而不是搞成一个招待所?很多旅馆虽然挂了两星、三星,但服务质量还是很差,它还没有转换过来。因为还是原来那些搞招待所的,或者是搞轻工行业的人转换出来做服务人员,基本理念没有转换过来。这在转换成本中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分销渠道

产品生产出来了,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不能把它销售出去,就没有利润。宝洁公司的核心能力,其中之一,就是有很好的分销策略和分销渠道,即多品牌的分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销、它们的分销策略、它们所寻找的分销渠道,对我国企业都是一个启示。 ◆原材料和技术的优势

进入这个行业,有没有能够直接购买到的原材料,有没有技术优势?这些都是能否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有无障碍的因素。实际上可以从供、产、销这样一个生产链的环节来考虑。例如原材料、技术包括资金,这都是供应方面,销售是分销渠道,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你在进入障碍中所碰到的问题,只要解决了其中的一个到两个,就可以很好地进入。 ◆政府的政策

有些行业政府是不允许进入的。不仅中国有这种现象,其他国家也有这种问题。政府对某些行业是有控制的,不是随意可以进入的。当然政府的政策也不是绝对不允许。例如环保问题,要进入,就必须执行环保的一些基本政策,否则不能进入。

25

不仅潜在进入者要思考进入障碍,其他例如供应者、购买者、替代品等也应多多少少的考虑到这些问题。

2.退出障碍

在讲进入障碍时,作为管理者、经营者、所有者,不仅要考虑如何进入,同时还要考虑四向退出的问题——当经营不善时,或觉得需要转到其他行业的时候,能不能比较容易、比较及时地退出。这里就有一个退出障碍,有的行业,进去容易,或者相对容易,但是很难退出。现在很多国有企业也面临这个问题。退出机制,或退出障碍比较强,所以只好在那里维持。退出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固定资产是高度专业化的。退出以后,转到别的企业,转到别的行业比较困难的。例如做药的转到其他行业,那些专用的资产是没有地方处理的。

◆退出成本比较高。各个方面原因造成退出成本比较高。

◆各个部门,或各个分厂之间的协同关系过于密切,一个部门或者一项业务退出,会带来其他业务或其他部门的损失,所谓唇亡齿寒。

◆感情因素。很多企业在退出的时候,遇到感情问题。就是过去人家打下了江山,那么到我这里,失败了,感情上说不过去,所以一直在那儿维持着,即便亏损还在那儿维持。不仅中国,国外也有这种现象。

◆政府和社会限制。企业如果想退出,政府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退出。在某一个区域,它是龙头老大,如果它退出,对当地的经济、社会会造成很大的震动。这时就会遇到政府和社会的限制。企业只好暂时不退出,或暂时不按照经济规律去办事,也有这样的现象。

3.企业进入和退出象限

总的来讲,企业在考虑进入的时候,也要考虑退出。如果从退出障碍和进入障碍这两个方面来考虑,就会形成不同的象限。

图3-2 企业进入和退出障碍高低象限图

进入障碍高和退出障碍高这样一个象限,使你感觉到进入是困难的,退出也是困难的,那么一定会带来一个高风险、高利润,否则它就不会那么困难地进入,那么里头一定有利润,因为行业内部阻止你进入。

退出障碍低,进入障碍也低,这个行业一定是分散的,没有什么利润,不在乎你进来不进来,就像烟花行业一样,是分散的,在农村加工,谁都可以做。你这样容易进入,容易退出,这个行业的利润也很少,但也没有什么风险,大家也不值得跟你去竞争。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替代品的威胁

26

首先潜在的进入者

当一个行业经营得非常成功,行业的吸引力很高,即它的增长力非常高的时候,会有很多企业想进入到里面,或者已经开始进入。前者叫做潜在的进入者,后者叫新进入者,这对于行业中现有的企业来讲,就构成了进入威胁。

替代品

过去喝茶,现在年轻一代喝可乐这类软饮料,这里软饮料就是一个替代品,替代品也构成了一种威胁。市场价值的转移,就是由于替代品的出现,造成了原有产品的价值被替代品转移。例如可乐的包装,最开始是玻璃瓶,后来被铝罐代替,后来又出现塑料包装。由于包装材料的不同,原来做玻璃瓶的企业受到铝业和塑料业的威胁,价值发生了转移。也就是说,玻璃行业的价值转移到铝业和塑料业上来,所以替代品的出现对行业现有企业来讲,就构成了一种威胁。

在北京,现在比较流行星巴客,星巴客在美国是很典型的一个经营成功的案例。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思路转变,咖啡过去是放在超级市场,以低廉的价格去出售。西雅图的一个叫星巴客的公司,出于一种精品屋的考虑,把欧洲的咖啡文化——大家在咖啡馆里休闲、看书、聊天,引进到北美,价格一杯一个多美元。对当地的居民来讲,这个消费并不高,即便咖啡一袋或者是一公斤很贵,但消费一杯,大家还支付得起,而且味道口感很好,所以就逐渐产生了精品屋这种文化,并很快推动了咖啡业的销售。现在中国也引进了这些洋快餐、洋饮料,对传统饮料产生很大的冲击。替代品的威胁实质就是一个市场价值的转移,它和你现有的竞争、现有行业的竞争是不一样的。 决定替代品威胁有三个因素:

1.价值

就是替代品相对价格的表现。一罐可乐的价格和咖啡的价格相比,在消费者心里有一个基本的标准,觉得还值。这个是一罐一元多美金,那个一罐也是一元多美金。但用人民币可能相差得就比较大了,星巴客的咖啡一杯是十几元,可乐只有三元多。这个差距比较大,可乐也就很难被替代。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可以发生变化,这要看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价格敏感中常讲盐和糖,这两个弹性不大,糖可能价格便宜,大家消费得多一点;而盐的价格不管怎么变化,都是刚性的——就是说它的消费量是一定的,不可能盐便宜了,大家多消费,盐贵了,大家就少消费。价格对于替代品来讲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一个弹性和刚性的问题。

2.转换成本

就是不使用原来的产品而使用替代产品。例如可乐的包装,过去是玻璃瓶,现在用铝,这个转换成本代价高不高?加工、生产用别的材料,别的设备、技术是不是需要重新更换?如果需要,代价也很高的话,可能替代品就不会起很大的作用。

3.顾客使用替代品的倾向

27

顾客是否愿意使用替代品,对于替代品的偏好如何?北京传统的中式快餐现在被洋快餐替代了很大一部分,这就表示顾客在选择快餐上出现了新的倾向,更多地采用过去没有的替代品,这也是对国内企业的考验。进入WTO以后,会有更多的替代品的出现,企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如何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防范替代品的进入,就需要你认真地去研究。

购买者的购买能力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如果高于企业的这种能力,即购买者处于一种垄断地位,那么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使企业的利润下降。在行业中,供应方和购买方也构成了竞争力量。通常竞争是讲行业内部的竞争,所以把它放在中心部分,这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竞争力量。

第4讲 战略态势分析(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本讲重点】 行业中的竞争力量 外部环境的分析方法 行业内竞争的分析 具体的内部分析 配置资源 价值转移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供方、购方和行业内部竞争者

行业中的竞争力量

在第三讲我们已经讲了决定行业竞争力量的前三种,这里,我们接着讲后两种。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