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翘《红药山房诗集》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谢文翘《红药山房诗集》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增束修膏火。光绪二十六年(1900)乡绅谢崇基等重修,并建藏书楼。后改为省立学校,即现在的昭通市第一中学。

谢文翘作为土生土长的昭通人,曾就读凤池书院,并且担任过凤池书院“山长”,成就了自身的抱负。然而,他的耿直却束缚了他一生的“官运”,他想为民谋利却被光绪帝贬谪回乡,此诗便是他贬谪期间的佳作。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哀伤,时光的流逝与心中的感伤是其主基调。在这样大雪纷飞的夜晚,“我”本该在屋中取暖,但“我”却没有这样的心境,不得不穿衣出门,去寻找心灵的安慰。一路上,“我”想起了“鹤”、“鸡”、“同学”、“蔷薇”、“阳春”与“燕子”,在这些意象中,流露出了“我”壮志难酬的感叹与愤懑。“我”的处境就如“阳春”曲一样孤独、落寞,无人聆听与赏识。“燕子”仍然遵循其规律不停地飞翔,然而“我”悲伤的心情似乎已不能理解它,因为“燕子”虽在“飞”却缺乏独立翱翔的自由空间,它的飞翔范围仅仅是“堂前”而已。诗人的处境就如堂前的燕子,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施展抱负的平台,因此“叹息”是对燕子的叹息,是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更是对光绪皇帝的一种不满。

(二)《昭阳八景诗》

昭通的文物古迹众多,如过山洞遗址、马厂遗址、野石遗址、梁堆、汉碑、晋墓及大量珍贵的出土文物。自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后的百年间,昭通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文蔚起。乾隆嘉庆间,一些文人士子在安定同时也比较优裕的生活环境中,寻幽访胜,诗酒应酬,附丽山川,吟咏风物,于是便留下了“昭阳八景”的记述。

乾隆、嘉庆年间的“昭阳八景”指龙潭印月、锦屏彩霞、花依酒垆、红山莺声、九龙夺珠、八仙倒海、柳闸含烟、利济浮光。

同治、光绪间,或因时移事易,旧时风光不再;或因文人士子的审美情趣、时尚习俗演变,“昭阳八景\又有了新陈代谢。新的“昭阳八景”是:龙洞吸月、花苹食鹿、珠泉涌碧、宝山环翠、雨公云鬟、洒渔烟柳、凤岭飞霞、恩波蜃影。

5

谢文翘所创作《昭阳八景诗》便是同治、光绪间形成的新的“昭阳八景”,主要包括《龙洞吸月》、《珠泉涌碧》、《凤岭飞霞》、《宝山环翠》、《洒渔烟柳》、《花鹿食苹》、《雨公云鬟》、《恩波蜃影》。

1、《龙洞吸月》 (1)原作

龙洞吸月

活水灵源出,神龙洞壑居。 一泓清可沁,百里润常余。 吸月流辉吐,蒸云瑞气嘘。 飞潜占隐见,美利大何如。

(2)赏析

“龙洞吸月”——龙洞,源于大龙洞山。山在昭通市北郊10余公里,层峦叠嶂,溪涧纵横,林泉幽深。山之西南麓,有一巨大的半敞式溶洞,洞高近百米,危崖突兀如篷盖,岩篷上倒悬石笋、石柱;洞深处,有暗河伏流,有泉水出露。据说,每年春分、秋分,值农历二月、八月中旬,当空皓月竟会倒映在溶洞深处岩篷遮蔽的水潭中,潭水辉映,构成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岩篷上又映现一个月亮的奇观,人称“犀牛望月”。“龙洞吸月”,可谓奇景,旧时列为“昭阳之第一胜景”,如今仍居昭阳八景之首。②

《龙洞吸月》是诗人谢文翘的一首五律诗,为仄起平收式,节奏轻快,是作者对故乡热情的关注、希望和歌颂,反映了昭通的开发史和文明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故土情怀,同时对家乡的发展寄予了无限希望。我们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这一内容和思想感情。首联“活水灵源出,神龙洞壑居。”从形式上看,跟传统的诗歌创作一样写景,实质上一个“源”

万栋才主编《昭通诗词 卷2》,昭通诗词学会,1995年6月,第5页。 邹长铭《昭通史话》

6

字把我们领到了昭通的史前文明,离大龙涧两公里处的过山洞,曾经是旧石器时期“早期智人”的栖息地,大龙洞这个地方是“昭通人”的发祥地,龙泉水养育了“昭通人”。一个“源”字使我们勾起了西汉犍为南部都尉文齐率领“昭通人”的后裔彝族人民“穿龙池,溉稻田,为民兴利”的历史。一个“源”宇使我们想到了中国的清代昭通社会,昭通人民凭借—双勤劳智慧的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大龙洞修起了北闸水库,灌溉昭通坝子万亩良田。颔联“一泓清可沁,百里润常余”一句道出了龙泉水的清澈与作用,它不仅供人解渴,洗涤我们的心灵,缓缓流过昭通人的心田,还滋润了昭通万物。颈联“吸月流辉吐,蒸云瑞气嘘”则烘托了大龙洞的形象,“吸”、“流”两个动词,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大龙洞倒映时的美景,令人无限遐想。尾联“飞潜占隐见,美利大何如”是对大龙洞的喜爱之情。“潜”与“隐见”是“龙洞吸月”若隐若现、时有时无的描绘。作者渴望与“龙洞吸月”伴随,就像小鸟一样“鹰击长空”,自由自在,漫天遨游。

从艺术上看,这首诗也有着鲜明的特色。那种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饮水思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大龙洞水,不仅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昭通人民,也养育了谢文翘。诗歌情真意切,清新脱俗,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平仄交替恰当,音韵与声律和谐,使你感觉到乌蒙孕育之气势。

在表现手法上显得很独特。谢文翘的《龙洞吸月》“活水灵源出”一句,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大龙洞是“昭通人”的文化摇篮,龙泉水是养育“昭通人”的乳汁。这首诗歌写景的特色很突出。诗中的动词“沁”和“润”,给人的感觉是那壮丽的高原风光,有山、有水、有树,磅礴的乌蒙山脉直向华南方向延伸,孕育生机。诗人在昭通这特定的环境里,把景物与历史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构思,既不流入风花雪月咏物的俗套,也不陷于枯寂、直露和呆板的对景物进行描绘,而是把写事写景恰到好处的结合,溶进浓浓的乡情,达到了写景、叙事、扦情的完美融合,对大龙洞的喜爱跃然纸上。姜亮夫评价为“龙渊本天池,活水源长安众命;凤岭接圣域,氤氲万户启人文”。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万栋才主编《昭通诗词 (卷六)》,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12月第1版,第312页。

7

总之,谢文翘对家乡无限热爱写的这首诗歌,就其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在清代文坛上可算是佳章妙作。 2、“珠泉涌碧”葡萄井

(1) 原作

珠泉涌碧

累累玉液涌,喷薄贯联珠。 老蚌胎应剖,骊龙睡也无? 清冷殊趵突,错落泻盘盂。 一釜倾澄碧,宜分调水符。

(2)赏析

昭通市西郊10余公里处,有一石山,名老鸦崖。崖下有泉,“方圆八尺,泉水四时温暖,由下涌出,碧泡累累如珠泉”,称“葡萄井”。②清人谢文翘不知曾多少次守望在“葡萄井”边,沉湎于诗意的想象中难以自拔,最终为后人留下一首题为《珠泉涌碧》的近体格律诗,属于五律的仄起平收式,是赞美葡萄井的矿泉。

全诗以“涌”、“喷”二字为诗眼,亲切的写出了葡萄井的可爱。对于这股矿泉,历来的文人墨客把它与天下名泉——济南趵突泉并提,认为其水质优良,沁人心脾。“涌”与“喷”富有活跃的生命力,在作者的眼中葡萄井水清澈而可爱,作用非凡。用它泡茶,茶色清纯;用它酿酒,酒质甘洌;用它解渴,清凉爽心。细细品读本诗,我们仿佛回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场景,想尽情投入这美丽而多情的井水中。

3、《凤岭飞霞》

①②③

邹长铭编著《新编昭通风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59页。 邹长铭编著《新编昭通风物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58页。

[唐]王翰《凉州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