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9-2020学年中考物理第二次押题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小球受到的浮力。

103Pa;(1)1×(2)2N ;(3)1N 【解析】 【详解】

103kg/m3×10N/kg×0.1m=1×103Pa;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底=ρ水gh=1×

103Pa×2×10-3m2=2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底=p底S=1×(3)小球的密度:ρ球=

=1.8×103kg/m3;

因为ρ球>ρ水,所以,小球沉底,则小球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1×103kg/m3×10N/kg×100×10-6m3=1N。 103Pa;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1×(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2N; (3)小球受到的浮力是1N。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标出: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和电源的“+”“-”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_______)

【解析】 【详解】

根据磁感线的形状知是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磁感线,故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安培定则知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 极出来,到达S极,判断出磁感线

的方向,如图所示:

23.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请你在图中标出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的N、S极. (_________)

如图所示:

【解析】 解答:

从图可知,螺旋管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并且电流方向是从螺旋管的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如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用同一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情景如图所示,其中_____图中橡皮膜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更大(选填“甲”或“乙”);若两烧杯中分别装的是盐水和水(ρ盐水>ρ水),根据实验现象,可以确定_____(选填“A”或“B”)杯中装的盐水,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深度,___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乙 B 液体密度 【解析】

读图可知h′>h,所以乙图中橡皮膜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更大;因为两次实验的深度相同,乙实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压强大,因此可确定B杯中装的是盐水,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点睛:比较压强的大小要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在相同深度,盐水中产生的压强大.这也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5.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还

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 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 或“等效替代法”).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当蜡烛A像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 不便”或“变小”). (1)刻度尺 位置(2)前 等效替代(3)虚(4)不变 【解析】 【详解】

(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26.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将图1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写出一条装置改

进以后的优点_____;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3所示.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N;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他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得出这一结论是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

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方便读数 2.8 不正确 没有考虑压力也减小一半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难于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对静止的弹簧测力计读数比较容易;

(2)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匀速滑动,木块所受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1N,此时示数为2.8N,故滑动摩擦力为2.8N;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实验中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是错误的,因为接触面积减小一半的同时压力也减小一半,存在两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