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于M曲线的溶解度,所以M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正确;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乙一定无溶质析出,因为20℃时乙就无剩余溶质,甲不一定饱和,无法判断是否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 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B.常温常压下,92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C.1mol 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4NA

D.含有3.01×1023个原子的氮气中,N2的分子数为0.5NA 【分析】A、依据n=

计算物质的量,1mol=NA=6.02×1023进行分析。

计算物质的量,结合NO2和CO2混合气体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计算,混合

【解答】解:A、依据依据n=

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A不正确;

B、NO2和N2O4最简式相同为NO2,计算92gNO2中所含原子数=C、1mol SO3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NA,故C不正确;

D、含有3.01×10个原子即0.5NA的氮气中,N2的分子数为0.25NA,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填空题(共19分)

21.(5分)空气、水、二氧化碳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他们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元素存在的形态看,组成二氧化碳的元素是以 化合 态存在;从宏观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含有 氧 元素;从分子、原子等微观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是由 分子 构成的。 (2)铁在空气中锈蚀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 和水等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向空气中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引起 温室效应 。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元素的存在状态来分析; (2)根据铁的锈蚀条件、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来分析。

【解答】解:(1)二氧化碳中,各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的,从宏观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含有氧元素;从分子、原子等微观构成角度看,二氧化碳、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化合;氧;分子;

23

×3=6NA,故B正确;

(2)铁在空气中锈蚀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向空气中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故填:氧气;温室效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及其金属生锈的条件等方面的内容。

22.(8分)“卓筒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钻井→汲卤→晒卤→滤卤→煎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 滤卤 与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煎盐”和实验室 蒸发 结晶的原理相同。 (2)“汲卤”获得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与氯化钾,卤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约为 7%~10%,“晒卤”目的是 提高卤水的浓度 ;“煎盐”得到的食盐中含有氯化钾,实验室可用 焰色反应 检验,操作方法是 先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直至与火焰原来的颜色相同,然后蘸取待测液,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

(3)下列数据是氯化钠和氯化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 g/100g 水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40℃时,氯化钠溶解度 小于 氯化钾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 20℃~40℃ ;

20℃时,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1.00g,蒸发掉水大于 65 g,开始有氯化钠析出。

【分析】(1)根据“滤卤”与实验室过滤原理相同,“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进行解答; (2)根据在“晒卤”的过程中水蒸发,溶剂减少,钾离子与钠离子鉴别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1)“滤卤”与实验室过滤原理相同,“煎盐”和实验室蒸发结晶的原理相同,故填:滤卤;蒸发;

(2)在“晒卤”的过程中水蒸发,溶剂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答案填提高卤水的浓度;氯化钠中含有氯化钾,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来检验;操作方法是:先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直至与火焰原来的颜色相同,然后蘸取待测液,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若有紫色火焰,证明含有钾离子;

(3)4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6g,氯化钾溶解度为40.0g,故4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氯化钾溶解度;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g,氯化钾溶解度34.0g,故2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溶解度,所以氯化钠与氯化钾溶解度相同的温度范围是20℃~40℃;100g 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9%,含氯化钾

0

NaCl KCl

35.7 27.6

20 36.0 34.0

40 36.6 40.0

60 37.3 45.5

80 38.4 51.1

100 39.8 56.7

1.00g,含氯化钠9g,水90g,又知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0g,故9g氯化钠溶于25g水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蒸发掉:90g﹣25g=65g水。 答案为:(1)滤卤;蒸发;

(2)提高卤水的浓度;焰色反应;先将铂丝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直至与火焰原来的颜色相同,然后蘸取待测液,放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3)小于;20℃~40℃;65。

【点评】本题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际,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掌握混合物的分离、溶解度等基础知识就可解题。

23.(5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其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 回收铜,实验流程设计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 1、操作 2、操作 3 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漏斗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2)滤液 1 中加入过量铁粉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 ,加入试剂 A 的作用是 除去混合物的铁粉,提纯铜 。

(3)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 Cu 不纯的原因是 滤渣1中含有木炭粉 。

【分析】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解答】解:

(1)在操作 1、操作 2、操作 3都为固液和液体费力,为过滤。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2)滤液 1 中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铜以及硫酸都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加入试剂 A 的作用是除去混合物的铁粉,提纯铜。 (3)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回收到的 Cu 不纯的原因是滤渣 1 中含有木炭粉。 故答案为: (1)漏斗;引流;

(2)Fe+CuSO4=FeSO4+Cu、Fe+H2SO4=FeSO4+H2↑;除去混合物的铁粉,提纯铜 (3)滤渣 1 中含有木炭粉。

【点评】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二、解答题(共21分)

24.(6分)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取 10g 石灰石样品,用足量的稀盐酸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假设石灰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测量 5 分钟内生成 CO2 质量的数据如表:

时间/分钟 生成 CO2 的质量/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中的 CaCO3 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75 mol。 (2)该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75% 。

(3)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你能发现数据背后的化学反应规律是 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和分析。 【解答】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g,其物质的量为设该石灰石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x 3.3g

=x=75%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故答案为: (1)0.075; (2)75%;

(3)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5.(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 X 气体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5

2 2.5

3 3.0

4 3.3

5 3.3

=0.075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