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海市徐汇区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氧气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物硫酸钡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已知甲、乙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图(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B.根据反应条件推测,该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C.该反应原子种类与分子种类都不变,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为 1:1:1:1

【分析】观察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子分子、原子的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等,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情况等。

【解答】解:A、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化合物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生成物的两种物质均含有多种元素,均属于化合物,反应物中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故A说法错误;

B、该反应是在光照条件下完成的,故该过程需要能量,因此该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故B说法正确;

C、由图示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该反应原子种类没有变化,而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这也正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说法错误;

D、图示中的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比可以由具体的方程式解决,也可以由具体反应的质量关系解决,而没有具体质量和具体的方程式没法得到物质的质量之比,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15.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Ca(OH)2、NaNO3 C.HCl、BaCl2、CuSO4

B.NaCl、K2CO3、H2SO4 D.KNO3、NaOH、Na2CO3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因HCl和Ca(OH)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因K2CO3和H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钾、水、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因BaCl2和Cu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因KNO3、NaOH、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单质属于重叠关系 B.单质与游离态属于并列关系 C.混合物与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游离态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形态,溶液时一种混合物。

【解答】解:A、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因此化合物与单质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B、单质是游离态存在的物质,与游离态属于重叠关系,故选项错误;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溶液属于混合物,应为包含关系,故选项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关系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游离态、溶液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7.把氯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含铜和铁 B.滤渣中含氯化铜与铜 C.滤液中肯定含 FeCl2和CuCl2 D.滤液中肯定含FeCl2和HCl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分析判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位于其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氯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说明了稀盐酸有剩余,说明了铁完全发生了反应。

A、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含铜,没有铁,故A错误; B、氯化铜是溶于水的,滤渣中不能含有氯化铜,故B错误; C、滤液中肯定含 FeCl2,可能含CuCl2,故C错误; D、滤液中肯定含FeCl2和HCl,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CO(CO2) NaCl溶液(NaOH) KNO3溶液(K2SO4溶液)

CaO(CaCO3)

B.B

选用试剂 适量O2 稍过量稀盐酸 过量 Ba(NO3)2溶液

足量水 C.C

操作方法 点燃 蒸发 过滤 过滤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OH能与稍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2SO4溶液能与过量 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不与水反应的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 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中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图2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图3中 M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图1中乙无溶质剩余,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图2中,没有固体剩余,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所以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B正确;

C、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