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0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0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 、填空题

1 ? 塑性变形的物体体积保持 不变 ,其表达式可写成 ε1 + ε2 + ε3 =0 。

2 ? 冷冲压生产常用的材料有 黑色金属 、 有色金属 、 非金属材料 。

3 ? 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如果外力取消后, 物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 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4 ?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有金属的组织、变形温度、 变形速度 、 变形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金属的尺寸因素。

5 ? 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提高塑性 , 增加材料在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

形程度;降低变形抗力 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6 ? 冲压工艺中采用加热成形方法,以增加材料 塑性 能达到变形程度的要求。 7 ? 材料对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称为材料的 冲压成形性能 。

8 ? 材料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 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 小 ,对所有的冲压成形工艺都有利。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 变形抗力小的软金属,其塑性一定好。 (×) 2 ? 物体的塑性仅仅取决于物体的种类,与变形方式和变形条件无关。 (×) 3 ? 金属的柔软性好,则表示其塑性好。 (×)

第二章 冲裁

一、填空题

1. 冲裁既可以直接冲制 成品零件 ,又可以为其他 成形工序 制备毛坯。

2.从广义来说,利用冲模使材料 相互之间分离的工序 叫冲裁。它包括 冲孔 、 落料 、 切断 、 修边 、切口等 工序。但一般来说,冲裁工艺主要是指 冲孔 和 落料 工序。 3.冲裁根据变形机理的不同,可分为 普通冲裁 和 精密冲裁 。

4.冲裁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 弹性变形 、 塑性变形 、 断裂分离 三个阶段。 5.冲裁件的切断面由 圆角带 、 光亮带 、 断裂带 、 毛刺 四个部分组成。 6.圆角带是由于冲裁过程中刃口附近的材料 被牵连拉入变形 的结果。

7.光亮带是紧挨圆角带并与 板面垂直 的光亮部分,它是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凸模与凹模挤压切入材料,使其受到 切应力 和 挤压应力 的作用而形成的。

8.冲裁毛刺是在刃口附近的側面上材料出现 微裂纹 时形成的。

9.塑性差的材料,断裂倾向严重, 断裂带 增宽,而 光量带 所占比例较少,毛刺和圆角带 大 ;反之,塑性好的材料,光亮带所占比例较大 。

10.增大冲裁件光亮带宽度的主要途径为: 减小冲裁间隙 、 用压板压紧凹模面上的材料 、对凸模下面的材料用顶板 施加反向压力,此外,还要合理选择塔边、注意润滑等。

11.减小塌角、毛刺和翘曲的主要方法有: 尽可能采用合理间隙的下限值保持模具刃口的锋利 、合理选择塔边值、采用 压料板和顶板 等措施。

12.冲裁凸模和凹模之间的 间隙 ,不仅对冲裁件的质量有极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影响模具 寿命 、 冲裁力 、 卸料力 和推件力等。

13.冲裁间隙过小时,将增大 卸料 力、 推件 力、 冲裁 力以及缩短 模具寿命 。

14.合理间隙冲裁时,上下刃口处所产生的剪裂纹基本能重合,光亮带约占板厚的 1/2 ~ 1/3 左右,切断面的塌角、毛刺和斜度 均较小 ,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冲裁件的要求。

15.间隙过小时,出现的毛刺比合理间隙时的毛刺 高一些 ,但易去除,而且断面的斜度和塌角 小 ,在冲裁件的切断面上形成二次光亮带 。

16.冲裁间隙越大,冲裁件断面光亮带区域越 小 ,毛刺越大 ;断面上出现二次光亮带是因间隙太 小 而引起的。

17.影响冲裁件毛刺增大的原因是 刃口磨钝 、 间隙大 。

18.间隙过大时,致使断面光亮带 减小 ,塌角及斜度 增大 ,形成 厚而大 的拉长毛刺。 19.冲裁件的尺寸精度是指冲裁件的 实际尺寸与基本尺寸 的差值,差值 越小 ,则精度 越高 。 20.所选间隙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冲裁件的 断面 和 尺寸 精度。

21.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 冲模本身的制造偏差 ,二是冲裁结束后冲裁件相对于 凸模或凹模 尺寸的偏差。影响冲裁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有 间隙 、材料 性质 、工件的 形状和尺寸 、材料的 相对厚度 t/D等,其中 间隙 起主导作用。

22.当间隙值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的弹性回复使 落料件尺寸小于 凹模尺寸;冲孔件的孔径 大于凸模尺寸 。

23.当间隙较小时,冲裁后因材料的弹性回复使落料件尺寸 大于凹模尺寸 ,冲孔件的孔径 小于凸模尺寸 。

24.对于比较软的材料,弹性变形量 小 ,冲裁后的弹性回复值亦 小 ,因而冲裁件的精度 较高 ;对于较硬的材料则 正好相反 。

25.冲模的制造精度 越高 ,则冲裁件的精度 越高 。

26.间隙过小,模具寿命 会缩短 ,采用较大的间隙,可 延长 模具寿命。 27.随着间隙的增大,冲裁力有 一定程度 的降低,而卸料力和推料力 降低明显 。

28.凸、凹模磨钝后,其刃口处形成 圆角 ,冲裁件上就会出现不正常的毛刺, 凸模 刃口磨钝时,在落料件边缘产生毛刺; 凹模 刃口磨钝时,在冲孔件孔口边缘产生毛刺;凸、凹模刃口均磨钝时,则 制件边缘与孔口边缘 均产生毛刺。消除凸(凹)模刃口圆角的方法是 修磨凸 (凹)模的工作端面 。 29.冲裁间隙的数值, 等于 凹模与凸模刃口部分尺寸 之差 。 30.在设计和制造新模具时,应采用 最小 的合理间隙。

31.材料的厚度越大,塑性越低的硬脆性材料,则所需间隙 Z 值就 越大 ;而厚度越薄、塑性越好的材料,所需间隙值就 越小 。

32 ? 合理间隙值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主要受 材料的力学性能 和 材料厚度 因素的影响。

33 ? 在冲压实际生产中,主要根据冲裁件的 断面质量 、 尺寸精度 、和 模具寿命 三个因素给间隙规定一个范围值。

34 ? 在设计模具时,对尺寸精度、断面垂直度要求高的工件,应选用 较小 的间隙值;对于断面垂直度与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以提高模具寿命为主,应选用 较大 的间隙值。 35 ? 冲孔时,凸模刃口的尺寸应 接近 或 等于 冲孔件的 最大 极限尺寸。 36 ? 落料件的尺寸与 凹模 刃口尺寸相等,冲孔件的尺寸与 凸模刃口 尺寸相等。

37 ? 冲裁模凸模和凹模的制造公差与冲裁件的 尺寸精度 、 冲裁间隙 、 刃口尺寸磨损 有关。 38 ? 落料时,因落料件的大端尺寸与澳模尺寸相等,应先确定凹模尺寸,即以凹模尺寸为基础,为保证凹模磨损到一定程度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故落料凹模基本尺寸应取 工件尺寸范围内较小尺寸 ,而落料凸模基本尺寸则按凹模基本尺寸 减最小初始间隙 。

39 ? 冲孔时,因工件的小端尺寸与凸模尺寸一致,应先确定凸模尺寸,即以凸模尺寸为基础,为保证凸模磨损到一定程度仍能冲出合格的零件,故从孔凸模基本尺寸应取 工件孔尺寸范围内较大尺寸 ,而冲孔凹模基本尺寸则按凸模基本尺寸 加最小初始间隙 。

40 ? 凸、凹模分别加工的优点是凸、凹模具有 互换 性,制造周期 短 ,便于 成批生产 。其缺点是 模具制造公差 小、模具制造 困难、成本较高。

41 ? 配制加工法就是先按 设计尺寸 加工一个基准件(凸模或凹模),然后根据基准件的 实际尺寸 再按间隙配作另一件。

42 ? 落料时,应以 凹模 为基准配制 凸模 ,凹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3 ? 冲孔时,应以 凸模 为基准配制 凹模 ,凸模刃口尺寸按磨损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计算。 44 ? 凸、凹模分开制造时,它们的制造公差应符合 δ 凸 + δ 凹 ≤ Z max -Z min 的条件。 45 ? 配制加工凸、凹模的特点是模具的间隙由 配制 保证, 工艺 比较简单,不必校核δ 凸 + δ 凹 ≤ Z max-Z min 的条件,并且可放大 基准件 的制造公差,使制造容易。

46 ? 冲孔用的凹模尺寸应根据凸模的 实际尺寸 及 最小冲裁 间隙配制。故在凹模上只标注 基本尺寸 ,不标注公差 ,同时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上注明 凹模刃口尺寸按凸模实际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为 Z min ~ Z max 。

47 ? 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于不高于 IT11 级,一般落料件公差最好低于 IT1 0 级,冲孔件最好低于 IT9 级。

48? 所谓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裁工艺的 适应性 。

49 ? 分析冲裁件的工艺性,主要从冲裁件的 结构工艺性 、冲裁件的 精度 和冲裁件的 断面质量 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50 ? 冲裁件的断面粗糙度与材料 塑性 、材料 厚度 、冲裁模 间隙 刃口 锐钝 情况以及冲模的 结构 有关。当冲裁厚度为 2mm以下的金属板料时,其断面粗糙度 Ra 一般可达 12.5 ~ 3.2 。 51 ? 冲裁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的 布置方式 叫排样。

52 ? 排样是否合理将影响到材料的 合理利用率、冲件质量 、生产率、模具的 结构及使用寿命 等。 53 ? 材料的利用率是指 冲裁件实际 面积与 板料 面积之比,它是衡量合理利用材料的指标。 54 ? 冲裁产生的废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结构废料 ,另一类是 工艺废料 。

55 ? 减少工艺废料的措施是:设计合理的 排样方案 ,选择合理的 板料规格 和合理的搭边值;利用 废料作小零件 。

56 ? 排样的方法,按有无废料的情况可分为 有废料 排样、 无废料 排样和 少废料 排样。 57 ? 对于有废料排样,冲裁件的尺寸完全由 冲模 来保证,因此制件的精度 高 ,模具寿命 高 ,但材料利用率低 。无废料排样是沿直线或曲线切断条料而获得冲件,无任何 搭边 ,冲件的质量 精度 要差一些,但 材料利用率 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