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提分22节练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提分22节练翻译,突破实词、虚词和句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业,然本初②以亡,而二寇.未捷,非闇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③之德,恐非其人也。”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文帝即王位,为侍中,赐爵关内侯。黄初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一》,有删节)

【注】 ①韦弦,语出《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②本初,袁绍字本初。③西伯,即周文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B.而圣贤引以自匡 .C.不当冀州之卒 .

辟:征召。

( )

匡:纠正。

当:充当。

D.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 .

隳:毁坏。

解析:选C。“当”,比得上,相抵,相当。 6.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B.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C.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解析:选D。给这段文字断句,首先要结合全文把握其含意,然后逐句切分,力求语意完整,不要割裂文意。

5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合理地谋划。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袁更强大。 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文治武功。 解析:选A。A项“韦弦”并非人,而是指“韦”(熟牛皮)与“弦”(弓弦)两物,作者以此自比,希望自己的上疏能对太祖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能成就千秋万代的功绩的人,一定能够凭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晓远处的事物,比独断专行的人智虑周全,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也愿意广泛地在一般人中间尽量采纳意见。

(2)我担心(我们)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土堆崩塌的情况,这不能够不注意啊。 参考译文:

刘廙字恭嗣,是南阳安众人。归顺了太祖。太祖征召他担任了丞相属官。太祖在长安,打算亲自带兵出征蜀国,刘廙上奏章说:“圣人不因为自己拥有智慧而轻视平凡的人,称王的人不因为某个人而摒弃(他的)观点。所以能成就千秋万代的功绩的人,一定能够凭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晓远处的事物,比独断专行的人智虑周全,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作为耻辱,也愿意广泛地在一般人中间尽量采纳意见。况且柔软的熟牛皮和紧绷的弓弦虽然不是能够说话的东西,但圣德贤明的人佩戴它们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我虽然才智浅薄糊涂愚昧,但愿意将自己与韦弦相比。过去乐毅能够凭借弱小的燕国打败强大的齐国,却不能够快速攻下被围困的即墨城,原因是那些替自己谋划的人即使

6

弱小但也会很坚固,那些总想着突破的即使很强大也一定会失败。自从您起兵以来,三十多年了,敌人没有不被打败的,强大的对手没有不臣服的。如今您凭拥全国的军队,百战百胜的威势,但孙权(依然)在吴地凭仗天险(而独立),刘备在蜀国也不愿意归顺。那些居于偏远边疆之地的人,比不上冀州的士卒,孙权、刘备之流,也比不上(当年)袁绍的基业,但是袁绍已经灭亡了,而孙、刘两个匪类却还没能打败他们,这不是因为(我们)现今糊涂了弱小了而过去聪明又勇武。这是能为自己谋划的与想不断自我扩张的区别呀。所以周文王讨伐崇,三次兴兵都没有成功,退回国内修养善德,这样之后才使得(崇)臣服了。秦国是诸侯国,他征伐的国家一定使之归服,等到拥有了天下,面向东方成就帝业,但是平民百姓振臂一呼而国家就毁掉了。这是因为他将力量都用在对外消灭敌人,而在国内却不体恤百姓。我担心(我们)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土堆崩塌的情况,这不能够不引起注意啊。天下有大得,也有大失:因应形势能够得到的,那我们就尽心尽力去争取,这就是大得;因应形势是不可能够得到的,而我们还费尽心力去争取,那就是大失了。现在的策略,不如估量各险要之处,选择军事要地来守卫,挑选精锐的装备和士兵,跟随一方将领每年更替驻守。而您安稳地留在高大的房屋里,专注而深入地思考治理国家的问题,大力推广农业,办事遵从节俭的原则,(如此)整治十年,那么国家就富裕了百姓就安定了。”太祖于是批复刘廙道:“不只是君主应该了解臣下,臣下也应当了解君主。现在要能使我奉行文王的德行的,恐怕(除了他)没有其他人了。”刘廙写的文章有几十篇,还与丁仪一起研究刑法和礼仪,都在后世流传。文帝登上王位后,刘廙担任侍中一职,被赐予爵位关内侯。黄初二年去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