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向选择题………1二多项选择题……… - 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一单向选择题………1二多项选择题……… -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B.《容忍与自由》 C.《吃饭》 D.《咬文嚼字》 21.下列文章,通篇以寓言形式说理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2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23.《咬文嚼字》中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为例,是为了说明( )。 A.文字的运用决不可粗枝大叶 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C.文学的文字更注重联想意义 D.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24.用心理学的套板反应来说明运用文字要有创造精神,这种论证方法是( )。 A.演绎法 B.例证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25.《吃饭》所揭示的社会丑恶现象的共同规律是( )。 A.名实错位 B.名实相符 C.和而不同 D.磨擦冲突 26.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 )。

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 B.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 D.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

27.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爱因斯坦从这两句话中所得到的主要启发是( ) A.安慰 B.宽容 C.责任感 D.幽默感

28.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的牙齿数目比男人少,造成这一错误的根源是( )。

A.主观臆断 B.自我中心主义 C.狂妄自大 D.人类中心主义

29.罗素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的时候,克服偏见的最好办法是( )。 A.端正认识态度 B.多听不同意见 C.打掉狂妄自大心理 D.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30.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径是( )。

A.坚持科学认识态度 B.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C.克服自我中心主义 D.树立“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 31. 以下哪一个不是冯谖所谋的“三窟”( )。 市义于薛 B.薛地建庙 游说于梁 D.游说齐王

。 A. C.

32. “市义于薛”表现了冯谖的( )。

A.刚勇仁义 B.深谋远虑 C.诙谐幽默 D.清正廉洁 33.下列不是孟尝君的性格特点的是( )。

A.深谋远虑 B.目光短浅 C.礼贤下士 D.心胸宽广

34.《冯援客孟尝君》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特点是( )。 A.倒叙方式 B.前后呼应 C.抑扬交错 D.一波三折

35.写孟尝君手下人对冯谖“贱之”、“笑之”、“恶之”,这对刻画冯谖形象来说,其表现方法是( )。 A.对比反托 B.象征暗示 C.侧面映衬 D.类比显现

36.写冯谖烧债券市义后,孟尝君“不说”,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 )。 A.对比反衬 B.铺垫反托 C.类比显现 D.侧面映衬

37.冯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

A.贪得无厌 B.不甘屈居人下 C.报效知己 D.深谋远虑 38.下列冯谖的行为,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再三弹铗而歌 B.尽烧债券市义 C.游说西梁张势 D.立宗庙于封地 39.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精神实质是( )。

A.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B.收买人心,以民为本 C.虚张声势,以救危机 D.立足封地,以固根基

40.先说冯谖“无好”、“无能”,且再三要求提高待遇,然后再写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奇异才能,这种表现手法是( ) A.铺垫反托 B.前后照应 C.一波三折 D.先抑后扬 41.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42.下列历史著作属于纪传体的是( )。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资治通鉴》 43.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吻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 A.无可奈何 B.勇猛无比

C.宁死不屈 D.知耻重义

44.下列作品,描述悲剧英雄形象的是( )。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马伶传》 45.“太史公曰”的“太史公”指的谁( )。

A.司马迁自称 B. 《史记》点评者 C.《资治通鉴》的作者 D.《资治通鉴》的点评者

46.《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驳斥诬蔑许远投敌的谬论时,其批驳的主要着眼点是( )。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斤论证 D.驳斥态度

47.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 )。 A.张籍、张巡、许远 B.雷万春、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于高、张巡、许远 48.《张中丞传后叙》的两种主要行文方式是( )。 A.叙述与抒情 B.议论与抒情 C.叙述与议论 D.描写与抒情

49.《张中丞传后叙》中,表述许远誓死守卫睢阳事迹的方式是( )。 A.驳斤谬论中补叙事迹 B.夹叙夹议中抒情赞美 C.主要是补叙动人软事 D.主要是描绘典型细节

50. 提出“惟陈言之务去”这一主张的文学家是( )。 A.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柳宗元

51.《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 A.其符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52.《种树郭橐驼传》中的郭橐驼这个人物是( )。 A.唐代之前的历史人物 B.唐代的种树人 C.虚构的人物 D.庄子寓言中的人物

53.《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方法是( )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其符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54. 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 )。

A.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B.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55.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 )。

A.《史记》 B.《左氏春秋》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56.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的根本原因是( )。 A.赵武灵王说服公子成

B.越武灵王采用正确方法,并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C. “四海一家”政策 D.大臣的倾力支持

57.《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意义是( )。

A.战争形式的转变 B.民族融合的体现 C.服饰制度的演化 D.思想文化的变革

5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 A.《冯谖客孟尝君》 B. 《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西湖七月半》

59. 下列历史事件,具有民族融合意义的是( )。

A.孟子劝梁惠王实行王道 B.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C.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 D.刘邦率诸侯打败楚霸王

60.《前赤壁赋》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 )。 A.悲→乐→悲 B.乐→悲→乐 C.悲→乐→更乐 D.乐→悲→更悲

61.《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 )。

A.消极的遁世思想 B.积极的反抗情绪

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 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62.《前赤壁赋》“主客问答”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 )。 A.功名难就 B.人生无常 C.乐观旷达 D.适意自然

63.《前赤壁赋》中苏子认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里是表达( )。

A.自然界的广博 B.造物者的万能 C.积极旷达的心境 D.消极无为的心态 64.《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的“客”所代表的是( )。 A.苏子本人 B.吹洞箫者

C.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 D.思想矛盾中的积极面 65.《先批事略》采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A.叙事 B.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