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学前教育原理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 问题解决模式--把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和困难,仍幼儿在创造性的解决他们是学习,提高结局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5. 发现法--将矛盾现象和规律设计成可供幼儿坦率得有趣地活动,让他们在谈说动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希望他们发现的东西,是他们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6. 发难设计法-

第十章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 1.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p355)

2.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p366)

3. 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p368)

4. 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

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p368) 5. 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p369) 6. 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p369)

7.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p385) 8.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结构--是指评价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衔接方式和相互搭配。(p385)

9. 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0)

10. 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1)

11. 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

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p373)

12. 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p374) 二、简答题

第一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1.学前教育内能的特征1 客观性2 多样性 3整合性4方向性

2.提高学前教育效益途径(1)适度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2)提高托幼机构学前教育质量(3)合理调整学前教育结构(4)优化托幼机构教师资源配置(5)改革托幼机构教育体制和运行。

3.简述我国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1)发展的整体观(2)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3)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4)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5)活动是教育学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

4.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1)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2)和谐发展全面培养

的原则(3)教育影响协调一致的原则(4)寓教育于幼儿活动之中的原则(5)教育引导发展的原则。 5.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超前教育\与\神童教育\(1)\超前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个体多方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在儿童期。但这不意味着错过关键期后发展障碍就完全无法弥补。\超前学前教育\或\神童学前教育\将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了随后阶段教育的作用,关键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对于不同儿童,关键期的起止时间有所不同。(2)\神童方案\超前教育\都把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期是语言掌握的迅速时期,但主要表现在口语运用方面,因此,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而非以书面语为主。(3)\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用了单项强化的训练方法,通常会以牺牲。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 6.现代社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