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8套试卷〗青岛市名校2020年中考化学第六次押题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精选8套试卷〗青岛市名校2020年中考化学第六次押题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组下一阶梯上的物质能一步转换为上一阶梯上的物质,可向上攀登:请回答:

能代替阶梯4

上的金属是_____(写化学式,任意写一个)阶梯上1和2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阶梯上6﹣9的物质分别是硫酸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①阶梯上9号是_____(写化学式)

②由阶梯7攀登到8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AlCO+CuO【解析】 【详解】

(1)该金属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介于氢前,故能替代阶梯4上锌的金属是铝、镁;

(2)阶梯上1和2物质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Cu+CO2Na2SO4Ca(OH)2+Na2CO3=CaCO3?+2NaOH

CO+CuO高温Cu+CO2。

(3)阶梯上6﹣9的物质分别是Na2SO4、CO2、Na2CO3和NaOH中的一种。

①一氧化碳能转化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转化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转化生成硫酸钠,故阶梯上6﹣9的物质依次是CO2、Na2CO3、NaOH、Na2SO4,故填:Na2SO4。 ②由阶梯7攀登到阶梯8时,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

(1)Al;(2)CO+CuO高温Cu+CO2;(3)①Na2SO4;②Ca(OH)2+Na2CO3=CaCO3?+2NaOH

16.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煤、________和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________. 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_______.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答案】石油 天然气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CO2+4H2B BC 【解析】 【详解】

(1)化石燃料亦称矿石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天然气、煤、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2)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根据题意,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催化剂Δ2H2O+CH4

催化剂ΔCH4+2H2O。

(4)因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所以生成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应该是1:2,而甲酸CH2O2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故选B。

(5)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错误;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可加大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正确。故选BC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A、B两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 ②CuSO4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KCl溶液

【答案】稀盐酸 Na2CO3+2HCl=2NaCl+H2O+CO2↑ 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硫酸钠不反应,由此推断A是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难溶于水的硫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呈酸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中性溶液不能使石蕊变色,故可用石蕊试液鉴别盐酸和硫酸钠。 1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t1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g;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物质M是_____。 【答案】40 【解析】 【详解】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故答案为40; (2)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60g?100% KNO3

60g?150g60g?100%

60g?150g(3)物质M是硝酸钾,因为在t1℃时,60gM全部溶于100g水中;故答案为硝酸钾;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_g;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5.8 19.0% 17.4% 【解析】 【分析】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根据氢氧化镁的质量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出氯化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可求出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以及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图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5.8g

(2)设样品中MgCl2的质量为 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58117x5.8gy955858117?? 5.8gyx5.8gx=9.5g y=11.7g

MgCl2的质量分数?9.5g?100%?19.0% 50.0g11.7g?(50.0g?9.5g)?100%?17.4%

50g?150g?105.8g?5.8g(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答:()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 5.8g; 样品中MgCl2的质量分数为19.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7.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