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与对策研究-精品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与对策研究-精品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与对策研究

随着网络的发展,普通高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改变。互联网凭借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1]网络学习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然而,据有关学者及笔者对学生群体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学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还比较低,并未发挥网络学习应有的优势等。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不足,以及高职院校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的欠佳,导致了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的障碍更加突显。

一、高职高专学生网络学习障碍及其表现 (一)上网学习的目标不明确

研究发现,学习目标越明确,学生越不容易偏离主航向,对网络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对教师知识传递有较高的依赖性,就读高校后也没能摆脱这种特点,因而上网目标不明确,有价值信息的获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认知效率降低。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师生交流和教学检查,笔者发现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策略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期望和自我控制力的欠缺

尽管有教育专家学者提倡轻松学习,但不得不承认,学习是一项并不轻松甚至有些艰苦的脑力劳动。加涅在他的信息加工原理中认为,学生的期望和自我控制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且对学习效率和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大环境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就读于高职学校的学生,从心理上比较排斥现状,他们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有部分学生是迫于就读普通大学无望,受父母之命才接受了职业教育。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将对其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调控和学习成绩等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职高专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没有期望和自我控制的状态下,难以抵御网络娱乐信息等非学习信息的诱惑,最终导致在使用网络时常常把学习抛在脑后。 (三)信息选择与甄别的障碍

网络信息的泛滥与有用信息的匮乏同时存在,不仅杂乱无章而且良莠不齐。如果在获取网络信息时不能有效地选择与甄别,剔除无用信息留下有用信息,则网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如果不能快速高效地选择与甄别,则在获取有用信息上将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网络学习效率降低。信息的选择与甄别需要学习者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对于信息素养相对欠缺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这无疑是网络学习的重要障碍。 二、网络学习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足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它包含诸多方面: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2]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拥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他们能够比缺乏足够信息的人做出更为理智的决定。[3]

网络学习是建立在一定基础储备知识之上而进行的,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对学生前续知识的综合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学生自身有很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信息技能方面,网络学习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招生政策的调整,大部分高考分数高的高中毕业生走进了本科院校。相反,高职院校“门前”冷清了许多,许多高职院校不能完成招生任务,不得不通过降分来争取生源,结果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差别很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欠缺,学习动力与信息技能也不尽如人意,以致在网络学习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严重不足。 (二)其他网络信息的诱惑

首先,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容量庞大、涵盖范围广泛,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高职高专学生时刻要面临应该选择什么和如何选择的问题,加之网上学习资源呈现方式的随意性、无序性及纷扰性,这些都导致了网络学习障碍。其

次,网络信息的超文本呈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选择和控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访问信息有更大的伸缩性。但是这种自由性和学习资源超文本网状结构的复杂性,对学生的比较、综合和鉴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容易使高职高专学生迷失网络学习的方向。正如前面所述,高职高专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内心世界被“差等生”的阴影所笼罩,学习自信心本来就不足,缺乏一种学习提高的欲望,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无法满足网络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高职高专学生信息过滤筛选能力较差,面对多重链接的信息结构容易产生困惑。在困难与诱惑的抉择中,学生往往选择了诱惑。 (三)网络学习与教师的指导脱节

自主学习是目前大学生网络学习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学习需要和学习能力,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4]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他们习惯了多年来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习,依赖教师帮助选择和理解信息。但是在网络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自主地面对学习任务,来自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明显减少,以致学生从对信息的选择到对知识的理解,从认知策略到元认知策略的整个自我控制过程都得不到有效的反馈调整。其结果便是无法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导致“学而无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严重挫伤了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