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 - 习题与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汽车发动机原理 - 习题与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每小时耗油量Gt = 37 [kg/h],燃料低热值hu = 44100 [kJ/kg],机械效率hm = 0.83。求:平均有效压力,有效扭矩,有效燃料消耗率,有效热效率,升功率,机械损失功率,平均机械损失压力,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料消耗率,指示热效率。

-3

解:平均有效压力:Pe=30Ne*t/(Vn*i*10)=738kPa 有效扭矩: Me=9550*Ne*10/n=318.4N·m

3

有效燃油消耗率:ge=GT/Ne*10=370 g/(KN·h) 有效热效率:ηe=We/Q1=Wi*hm/Q1=3.6/

6

(ge*hu)*10=0.22

升功率:P1=Ne/(Vn*i)=pe*n/(30t)-3

*10=18.45Kw/L

机械损失功率Pm=Ni—Ne,hm=Ne/Ni Pm=20.48Kw

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pi—pe=151.2kPa 指示功率:Pi=Ne/hm=120.48Kw 平均指示压力:

3

pi=30tPi/(Vn*i*n)*10=889.14kPa

指示燃油消耗率:

3

gi=GT/Pi*10=307.1g/(KN·h)

6

指示热效率:ηi=3.6/(gi*hu)*10=0.27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3

[1]什么是充气效率?怎样确定一台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答:如果把每循环吸入汽缸的工质换算成进口状态(Pa、Ta)下的体积V1,则V1值一定比活塞排量Vh小,两者的比值定义为充气效率,即:ηv=G1/Gsh=M1/Msh=V1/Vh

充气效率是评价内燃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参数,充气效率ηv值高,说明每循环进入一定汽缸容积的充气量越多,内燃机的功率和转矩大,动力性好。

实际内燃机充气效率可用实验方法直接测定。对于非增压内燃机,可视燃烧室没有扫气,用流量

3

计来实测内燃机吸入的总充气量V(m/h)。而理论充气量Vsh可由下式算出: Vsh=0.03inVh 由此可得实验测定的充气效率值为ηv=V/Vsh

[2]试根据充气效率的分析式,说明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答:由式?v??T0pa1??1p0Ta1?ra?知提高进气终了压力p,适当

a减少进气终了温度T可提高充气效率。

[3]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 答:1.进气终了压力Pa:Pa值越大,ηv越大; 2.进气终了温度Ta:Ta上升,ηv下降;

3.压缩比ε与残余废气系数γ:ε增加,ηv略有上升,γ增加,ηv下降;

4.配气定时:合理的配气定时可使ηv增大; 5.进气状态:进气温度Ts升高,ηv增加,进气压力Ps下降,Pa随之下降,且Pa/Ps的比值基本不变,对ηv影响不大。

[4]汽车由平原行驶高原地区,发动机的功率下降是不是由于充气效率下降所致?为什么? 答:不是,进气压力Ps下降,Pa随之下降,且Pa/Ps的比值基本不变,对ηv影响不大。原因是高原地区空气稀薄,进气量减少使发动机的功率下降。 [5]柴油机和汽油机的进气管应如何布置?

答:柴油机的进气管应与排气管分置两侧,避免排气管给进气管加热

化油器式汽油机进气管应与排气管同置一侧,这样可以改善混合气形成,但是会使充气效率下降 电喷汽油机的进气管应与排气管分置两侧,避免排气管给进气管加热

[6]如何利用进气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增大进气量?

答:惯性效应:

转速升高,气流惯性增大,进气迟闭角应增大。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i,VTEC) 波动效应:

转速升高,发动机吸气频率增大,应缩短进气管。

----可变进气管长度技术

[7]什么是换气损失,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并作图说明。

答:换气损失就是理论循环换气功与实际循环换气功之差 。换气损失由排气损失和进气损失两部分组成。

换气损失功 = X+(Y+W )排气损失功Y+W 进气损失功X 泵气损失功(X+Y-d)

图中X,Y中间有一条水平虚线,曲线最右边有一条竖直虚线(也就是将W,d都封闭起来)

第三章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1] 简述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两个基本方式和特点。

答:1、空间雾化混合 特点::1 对燃料喷雾要求高 (采○用多孔喷嘴) ,经济性好。○2对空气运动要求不高○3 初期空间分布燃料多 ,工作粗暴

2、油膜蒸发混合 特点:1对燃料喷雾要求不高 ○2放○热先缓后急 ,工作柔和,噪声小 ○3低速性能不好,冷起动困难。

[2] 简述喷雾特性参数。

答:油束射程L:也称油束的贯穿距离。L的大小

对燃料在燃烧室中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燃烧室尺寸小,射程大,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