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一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分析】(1)借鉴西气东输的意义分析该题。

(2)从采用模块化施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由此可知,各地协作条件好,可以用统一的生产标准;充分利用各地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3)从航运能力、航程距离,降低成本等方面分析。 (4)俄罗斯主要是资源优势;中国主要是技术和资金优势。

【解答】解:(1)港口的建设使天然气可以通过海运运输,航运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增加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港口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港航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依托港口的制造业和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港口的辐射功能把国内和国外的经济联系起来,能够使当地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港口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

(2)由材料可知模块化生产是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运至项目现场进行拼装的一种方式,可以采用统一的生产标准,各地协作生产;世界各地工厂共同建造模块运送至该地拼装,极大的缩短了建设工期;选择在世界各地工厂进行建设,减少当地自然环境的限制,充分利用了各地的技术和设备。

(3)使用海运的方式将天然气从白令海峡运送至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直接沟通到主要目标市场;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相较于传统航线运送距离近,成本低;

第17页(共21页)

港口建设原材料和模块的运输更加快速,港口建设成本和工期减少。

(4)俄罗斯天然气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中国资金充足,大型工程建设经验丰富,相关制造业完善;市场广阔,有利于天然气的销售。 故答案为:

(1)经济价值:配建港口,便于天然气出口,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周边居民收入。

(2)益处:模块化施工,便于统一标准,协作生产;各项目同期推进,缩短工期;模块异地生产,减少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各地生产设备。 (3)连接东亚国家,沟通主要目标市场;比传统航线缩短行程,降低运输成本;便于港口建设原材料和模块的运输,降低港口建设成本和工期。

(4)优势:中国:资金充足;工业生产能力强,重大工程建设经验丰富;市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大;

俄罗斯:资源优势,天然气资源丰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俄罗斯港口优势的相关知识。

13.(22.0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

第18页(共21页)

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分析】(1)扎龙为乌裕尔河排水受阻而形成的沼泽地,沼泽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势低洼,排水不当;气候湿热多雨,降水丰富;纬度高,蒸发弱;河流多凌汛,易发生积水等。

(2)乌裕尔河形成内流河,可从当地气候特征、蒸发量变少与降水量的变化方面分析。

(3)湿地含盐量的变化主要受湿地的补给水源和湿地内的水的蒸发的影响。 (4)如果将河流改为外流河后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物多样性有重大破坏作用,由此分析。

【解答】解:(1)沼泽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气候湿热多雨,降水丰富;纬度高,蒸发弱;河流多凌汛,易发生积水等。由材料知乌裕尔河受阻后没有成湖而是成积水较浅的沼泽,推断其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扎龙湿地位于内流区,四周地势较高,来自海洋的气流受阻,且该沼泽地面积大,但是积水较浅,可知其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较大。(2)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刚成为内流河时,降水量和蒸发量短时间基本不变化,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与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湿地含盐量的变化主要受湿地的补给水源和湿地内的水的蒸发的影响。由于该河属于内流区,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故湿地含盐量逐渐增大;扎龙湿地降水较少,夏季高温,蒸发旺盛,盐分不断积累,导致含盐量增大。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一种观点表述理由即可。不同意,从降低该地的含盐量、减少泥沙淤积、丰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分析。同意,就从减少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开阔。气候特点: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第19页(共21页)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不断增大。

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不同意。原因:应当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同意。原因:可以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植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水循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搜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14.(10.00分)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里氏7.0級地震。在震后重建规划中,当地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适度减少旅游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集区面积等多项土地利用优化措施。 分别说明上述措施对九寨沟旅游发展的意义。

【分析】从环境保护、旅游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旅游资源方面分析。 【解答】解:扩大生态保护区,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景区观赏性和吸引力;扩大农牧区发展面积,有利于提高景区观赏多样性,促进景区经济的综合发展;适度减少旅游业集聚区和人口集聚区面积,有利于优化服务区的分布,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扩大生态保护区面积有利于保护景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持优美的景色,吸引游客来访;扩大农牧发展区面积,有利于景区内的经济良好发展;减少旅游聚集区能够防止旅游业过度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扩大生态保护区意义的相关知识。

第20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