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2017版】[0126]《语言学概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西大2017版】[0126]《语言学概论》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释题:

1语法单位

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音义结合的片断。 2.语素

语言符号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3.复辅音

同一音节里处在同一紧张度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

4.语流音变

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5.词

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6.单纯词

词干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7.组合关系

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8.聚合关系

能互相替换,具有相同性质和作用的语言符号之间的类聚关系。 9.对立关系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言形式作用的音素之间的关系。 10.互补关系

具体语言(或方言)中没有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出现环境互补的音素之间的关系。 11.合成词

词干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依其结构又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 12.词类

依据词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划分出来的语法类别。

13.形态

词与词组合时发生的词形变化所形成的聚合。 14.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表达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 15. 音位变体

在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属于同一音位的不同音素。 16.文字

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7.语法形式

表达语法结构意义的形式。 18.复合词

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合成词。 19.派生词

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组合起来的合成词。 20.语法意义

词的变化及词在组合中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 21.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不同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音位。 22.区别特征

一个音位具有的某种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23.音节

说话时,发音器官的紧张度、听感上的响度的每次增减所形成的语音段落。说话时,发音器官的紧张度、听感上的响度的每次增减所形成的语音段落。 24.非音质音位

在具体的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长、音重、音高等单位。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25.复元音

同一音节里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组合起来构成的音。

简答题(要点):

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词尾语素。词根语

素是能够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词缀语素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词尾语素是加在词干后面,改变词的形式而不构成新词的语素。

2、(1)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2)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统一体。音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声音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4)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

3、①音素是从语音的生理、物理属性方面来说明其特点的,依据音节的发音动作来分析,一个发音动作就可以得到一个音素,由于发音动作特点的不同,构成了语音中的不同音素。而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归纳出来的语音单位,一种语言里的音素有很多,但可以归纳为为数不是太多的音位系统。一个音位可以概括两个以上的一类音素。②音位有辨义的作用,而音素则不一定。③音位是就具体的语言或方言而言的,而音素是就所有语言而言的。

4、(1)音位是能够区别语音形式的语音单位;(2) 音位总是就一定语言(或方言)而言的;(3)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要注意与音素的区别)。

5、社会方言是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语言变体。地域方言是指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

6、词的本义: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具历史渊源而言的。 词的中心意义:一个词在某个历史阶段最常用的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历史阶段的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词的派生意义: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

7、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语言的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引导方言发展以至最后取代方言的共同交际工具。共同语形成的条件是:(1)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2)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3)能够代表整个语言的发展趋势;(4)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种方言写成的大量文献。

8、在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几种不同的自然语言成分混杂而成的、与原来那些语

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语言混合包括\洋泾浜”和\克里奥尔”两种形式。

9、指没有直接亲属关系或者亲属关系比较疏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在同一地区或者毗邻地区互相影响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共同或相似特征的现象。

10、客观现实现象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有相近的关系,也有对立的关系。词义在反映这些现象时也就存在着同义和反义两种不同的关系。同义中的\同”与反义中的\反”是对立的统一。一方面,反义词是异中有同,以共同的意义领域作为前提,没有\同”就无所谓\反”。另一方面,同义词又是同中有异,同义词在基本意义相同的条件下显示出意义、色彩、用法上的细微差别,\大同”中显出\小异”来,而\小异”往往反映着同一现实现象中的对立双方的细分。

11、(1)从形声字的声符去考察古音。(2) 据\反切”考察古音。(3) 根据古诗词的韵脚考察古音。(4) 通过借词的读音考察语音的历史演变。

12、(1)语音当地化;(2) 词汇数量少;(3) 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受当地语法规则的影响;(4) 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语;(5) 只用于特殊场合(商业交往),不作母语或第一语言,变体很多。

13、主谓结构 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

述宾结构 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动作(宾语)的关系。 述补结构 反映述语及其程度、结果、趋向的关系。 偏正结构 反映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联合结构 反映并列或选择的关系。

14、(1)语言系统各部门发展变化的不平衡。(2)在语言的某一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不平衡。(3)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即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15、(1)新词的产生;(2) 旧词的消亡;(3)词语的替换。

论述题:

1、 (1)形态的改变;(2)语法范畴的消长;(3)词类的发展。 2、(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A.语言是说话、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言语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B.言语具有个人因素,语言更具社会因素。C.语言相对封闭,而言语则相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