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思维训练题(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四年级上册思维训练题(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练习与作业

1. 求下列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①周长为多少厘米。

②周长为多少厘米(每条小线段长度都是1厘米)?

2. 用9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下图形状,它的周长为多少厘米?

4. 街心公园有一块草坪(如下图),图上所标数字是线段的米数。在草坪四周从某顶点开始每2米种一棵月季花,一共需种___棵。

第五讲 逻辑推理初步

在有些问题中,条件和结论中不出现任何数和数字,也不出现任何图形,因而,它既不是一个算术问题,也不是一个几何问题。

也有这样的题目,表面看来是一个算术或几何问题,但在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却很少用到算术或几何知识。

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由此入手,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类问题我们称它为逻辑推理。

例1.一桩谋杀案中,两个嫌疑犯甲和乙。另有四个证人正在受到讯问。第一个证人说:“我只知道甲是无罪的。”第二个证人说:“我只知道乙是无罪的。”第三个证人说:“前面两个证词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第四个证人说:“我可以肯定第三个证人的证词是假的。”通过调查研究,已证实第四个证人说了实话,请你分析一下,凶手是谁?

分析与解:题目中条件较多,且四个人的证词有真有假,在这种情况下,要善于抓住关键,由此入手进行有根有据的逐步推理。本题的关键是:第四个人说了实话。

因为第四个人说了实话,所以第三个人的证词是伪证,也就是说“前两个证词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是句假话。由此可以断定,第一个和第二个证人都说了假话。从而判断出甲和乙都是凶手。

练习与作业

1. 有甲、乙两同学,其中一个人有奇数根铅笔,一个人有偶数根铅笔。如果再给甲原有的铅笔数,再给乙原有铅笔数的2倍,他们俩共有铅笔数为偶数。那么,甲同学原有铅笔数是__。

2. 有甲、乙、丙、丁、戊五位同学,其中丙同学比丁同学高,比戊同学矮;丁同学比乙同学高;戊同学比甲同学矮。则最高的同学是__,最矮的同学是__。

3. 有四种树的照片,它们是桃树、杏树、李树、梨树,生物老师将照片从1到4编了号,让同学们区分四种树,每人说出两个,学生回答如下;第一个学生:2号是桃树,3号是李树;第二个学生:1号是梨树,2号是杏树;第三个学生:2号是桃树,4号是梨树;第四个学生:4号是梨树d号是李树。老师发现这四个同学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1号是__,2号是__,3号是__,4号是__。

第六讲 枚举问题(一)

电工买回一批日光灯,在灯座上逐一试一遍,结果全部日光灯都是好的。像这样将事物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的方法就是枚举法。

问题.小明有1个5分币,4个2分币,8个1分币,要拿出8分钱,你能找出几种拿法?

分析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可能的拿法,“找”就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先找只拿一种硬币的拿法,有两种: ①1+1+1+1+1+1+1+1=8(分); ②2+2+2+2=8(分)。

再找拿两种不同硬币的拿法,有四种: ①1+1+1+1+1+1+2=8(分); ②1+1+1+1+2+2=8(分); ③1+1+2+2+2=8(分); ④1+1+1+5=8(分)。

最后找拿三种不同硬币的拿法,只有一种:

①1+2+5=8(分)。由此可见,共有7种不同的拿法。 在上面用枚举法寻找可能拿法的过程中,我们对全部拿法作了适当分类。合理分类是枚举法解题中力求又快又省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