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江山》宣传手册(对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锦绣江山》宣传手册(对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边际新兴工业城市。

◎旅游胜地 就是指浙闽赣三省边际旅游名市、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胜地、区域特色人文展示“橱窗”。以“千年古道〃锦绣江山”为主题、山水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独特的人文资源为重点,完善配套,提升功能,打响品牌,着力打造浙闽赣三省边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山水家园 就是指浙闽赣三省边际的最佳宜居城市、最美生态家园和最优创业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优越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创业环境,增进人们对江山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着力构筑浙闽赣三省边际的最佳创业城市、居住家园。

4、城市形象标识

江山CIS城市品牌形象标识由“中国〃江山”标识和“千年古道〃锦绣江山”口号两部分组成。 ◎城市标识诠释:整个标识像一枚“江山”大印,包括了“江”、“山”两字的变形组合图案,汉字“中国〃江山”和英文“JIANGSHAN〃CHINA”,巧妙地结合了江郎山、仙霞古道、须江的原形。外轮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江郎山,以它摩天插云、顶天立地的磅礴气势,固化江山人的个性和气质;里面的“江”字左边代表幽深的古道,古道的尽头是个关卡,右边代表流淌的须江。整个造型庄重而又灵动,体现了江山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形象简洁,通俗易懂。

◎主题口号诠释:

整个口号总结了江山的特色和内涵:

千年古道 指的是江山的厚重历史和人文。两千年的仙霞古道作为江山历史的见证,曾是连接南北商旅的血脉,“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运输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旅之途、诗词之路、空海之路。悠悠千年古道史,绵绵不绝文化情,古道文化孕育了江山文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江山人才。江山历史上共出过10多位尚书,400多位进士。以“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为代表的清漾毛氏文化和“三毛一戴”为代表的民国特工文化共同构成江山文化的二大特色。当代,江山也有2位中共将军、6位院士,人文资源丰富。

锦绣江山 指的是江山的自然生态和生机蓬勃的发展态势。江山是个钟灵毓秀、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的江南城市,境内有江郎山、浮盖山、仙霞关等150多处景点,其中江郎山被誉为全国丹霞第一奇峰,是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江山是个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和谐发展、个性大气的大江山,经济发展活力十足,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城乡面貌和谐秀美,江山市歌、新江山精神成为江山人民的真实写照和奋勇争先的不竭精神动力,全市上下正围绕“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

5

家园”的城市定位,朝着构建边际发展高地、进位省内中等发达行列、进军全国百强县市等“一高两进”三步走中长期战略目标阔步迈进。

5、江山精神:刚正诚信敢创业 开放实干勇争先

◎刚正 就是刚毅耿直、坚强执着、敢作敢为。刚正是江山人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 ◎诚信 就是诚实守信、说到做到、恪守信用。诚信是江山人一脉相承的优秀品质。

◎敢创业 就是创业为先、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重创业、重积累体现了江山人对事业的追求。 ◎开放 就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大气宽容。开放是江山人继往开来的胸襟胆略。 ◎实干 就是尊重实际、务实操作、讲求实效。实干是江山人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 ◎勇争先 就是永不自满、拼搏进取、勇于超越。争先是江山人不断发扬光大的精神风貌。

6、江山市歌(略) 经济发展

1、工业特色产业

[重点培育“4+X”主导产业]

机电产业 2008年实现产值50亿元,全市共有机电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8家,亿元以上企业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形成了以输变电装备为主,汽摩配件、金属制品、特种设备等多领域、多层次产品结构,正在着力打造 “三省边际机电之城”。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500亿元。

木业加工 2008年实现产值54亿元,现有1300多家企业,主要产品包括人造板、木门、地板、家具等系列,被授予“中国木门之都”称号。欧派公司在全国室内门行业中处于前15位,在国内1000多家PVC门生产企业中产能、出口第一。目前,江山正在着力打造 “中国木业之都”。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300亿元。

电光源产业 节能灯年产量超3亿支,居全国第一,三友公司紧凑型节能灯管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与全国最大的灯具企业广东雷士照明公司携手进行战略合作,正在着力打造“中国电光源之都”。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200亿元。

消防器材产业 2008年实现产值13亿元,全市共有消防器材企业73家,有2万多人在全国各地营销,占全国消防市场的60%以上,产品涉及灭火器、救生设备、消防药剂、配套件、防盗防火门等5大类70多个品种,正在打造拥有全国范围销售网络的“消防之城”。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100亿元。

X产业 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新能源与环保等培育方向,正在大力引进和推进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实现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力争到201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6

到2010年,主导产业更加明晰,产业品牌逐渐形成,“4+x”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3%。到2015年,基本形成几个具有较大规模总量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基本确立一批以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国字号区域品牌,基本实现从工业化中期向后工业化阶段的新跨越,“4+x”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建材产业 2008年实现产值36.4亿元,全市水泥年产能1400万吨,并全部实现新型干法生产,江山虎、红火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虎山牌水泥是浙江省同行业中唯一获得国家优秀产品奖章的企业,被誉为“中国水泥之乡”。

化工产业 2008年实现产值28.8亿元,DMF、混甲胺、双氧水产量居全国前列,江化公司是衢州市第一家上市的地方企业。

[继续扶持特色新兴产业]

在突出培育壮大重点产业的同时,继续大力扶持绿色食品、纺织服装、羽毛球和皮革注塑等特色新兴产业做优做精,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促进蜂产业和食用菌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内知名品牌,支持纺织、服装、羽毛球和塑料等产业提升质量、育龙头,打响品牌。

2、工业平台建设

江山市形成了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龙头,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梯度、互补、特色、生态”的工业空间布局体系。总体空间布局南起峡口镇、北至四都镇,分布于以46省道为中轴的市域中北部,总规划面积87.88平方公里。明确城北工业新城、中部特色经济区两大工业经济主战场的战略地位,近、中期以山海协作示范园、十里牌和莲华山工业园为开发重点,远期重点推进城北工业新城开发建设。

[江山经济开发区] 衢州地区首家通过国家审核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现有工业企业3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6家,亿元企业16家,投资总额达86亿元,成为江山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和集聚特色产业的主平台。

[市中部特色工业区] 中部工业区是江山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主导产业培育的重要平台。紧邻205国道、浙赣铁路复线、黄衢南高速江郎山互通口和规划中的江山港四级航道,新46省道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概念规划总面积为433.7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十里牌工业小区、莲华山工业园、毛塘工业小区三个区块,其中工业可用地范围约50平方公里。

[山海协作示范园] 江山市山海协作示范园是2006年11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开发区,

7

现规划面积3.18平方公里,位于江山城市南面,离城市中心区约2公里,行政区域属清湖镇。按照高标准、高档次、高起点的要求,园区正在加快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和对外招商。

[高新技术园区] 高新技术园区以有机胺系列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集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集群为一体的生态型产业发展平台。选址在虎山街道荷塘村,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

3、现代服务业:两地一城

按照“立足江山,依托浙江,辐射闽赣”的要求,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业,鼓励发展商贸商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总量做大、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构建浙闽赣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江山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4.5%,到2012年达到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2.5%以上;到2015年达到105亿元,占GDP比重力争达到34%以上,建设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现代物流集散地、商贸商务名城等“两地一城”取得初步成效;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以上,现代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着力构建浙闽赣三省边际服务业高地。

打造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 到2012年,实现接待游客人数4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人数70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3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以上。

构筑三省边际现代物流(专业市场)集散地 到2012年,现代物流业(含专业市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不含零售业)增加值达到14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6.5%以上;到201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7.5%以上。

建设三省边际商贸商务名城 到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以上,商贸商务业(不含专业市场、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13%以上;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0亿元以上,商贸商务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14%以上。

4、特色高效农业

江山农业特色明显,被命名为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白菇产量与出口量均居国内县(市)之首,蜂产业规模和效益已连续17年居全国县(市)第一,蜂产品、白菇、茶叶等17类产品及系列加工品远销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多个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