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2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42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 品 试 卷 发展;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扩军备战,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影响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表现 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 世界 ②欧洲: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国际地位提高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综合训练

(2016·台州新高考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在法国、意大利和芬兰,共产党得到了全部投票的20%;在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和瑞典则接近10%。在东欧国家,20%至50%的平民支持左翼政党。……令美国人感到震惊的是,1945年7月,英国的工党夺取了胜利,把温斯顿·丘吉尔赶下了台。

——[美]梅尔文·莱弗勒《人心之争——美国、苏联和冷战》

材料二 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 请回答:

(1)二战后,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攀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欧洲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支持率的攀升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原因。

答案 (1)原因:二战中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战后苏联地位的提高,改变了许多人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

推荐下载

精 品 试 卷

的看法;二战后,东欧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反法西斯战争,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战后欧洲的经济困难,使人们具有求变的心理。(答出3点即可)

说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西方国家宣传的洪水猛兽;作为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也有值得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的地方。(答出2点即可)

(2)原因: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称霸世界;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丘吉尔“铁幕”演说推波助澜;战后世界和平反战运动兴起发展,联合国成立,制约着美苏用战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答出3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二战中社会主义苏联取得的胜利,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的范围,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战后欧洲的经济困难等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借鉴的角度分析。

(2)根据材料一“在欧洲的每一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支持率都在攀升”(反映了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材料二“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误解”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美苏战后存在的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国际形势又使得美苏不敢轻易动武,美国为达成世界霸主目的,制定了具体的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专题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学考部分

1.(2016·嘉兴新高考检测)一位美国学者说:“它们双方都像在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它们”指的是( ) A.美国 英国 C.中国 日本 答案 D

解析 美英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相符,是盟友,与材料意思“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不符,故A项错误;美国和中国虽然意识形态对立,但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走向正常化,不符合题干中“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的现象,故B项错误;中日之间在1972年建立正式外交,两国之间关系缓和,也不符合题干中“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的现象,故C项错误;美国和苏联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不一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美苏形成争霸之势,故D项正确。

2.(2016·金华十校高三模拟考试)美国历史学家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始于( ) A.杜鲁门宣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B.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全面对抗 C.美国推行“欧洲复兴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之间的冷战,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推荐下载

B.美国 中国 D.美国 苏联

精 品 试 卷

3.(2016·台州新高考检测)有学者认为:“战后西欧各国由于经济凋敝而导致了政局极度动荡,有可能引发赤色革命……这对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它必然要选择复兴欧洲。”由此美国推行( ) A.马歇尔计划 C.冷战政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欧经济困局可能造成政治革命对美国而言是巨大的政治灾难,运用经济手段解决潜在的政治革命是务实之举,故A项正确。

4.(2016·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C.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A

解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于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因此A项不符合马歇尔计划。

5.(2016·绍兴市适应性试卷)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出现。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时期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 C

解析 目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还存在。

6.(2016·舟山新高考检测)它是20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它发端于万隆会议,以不结盟运动为里程碑,它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 A.非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答案 B

解析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非洲联盟和欧共体不符合题意,故A、D项错误;万隆会议由亚非不发达国家组成,在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上联合起来,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更是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原则,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符合第三世界的利益和要求,故B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7.(2016·温岭新高考检测)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段话道出了( ) 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 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

推荐下载

B.杜鲁门主义 D.“大棒”政策

B.马歇尔计划 D.华沙条约组织

B.第三世界 D.欧共体

精 品 试 卷

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 答案 A

解析 题中“1961年,南斯拉夫和不同……结盟”可以判断是不结盟运动出现,故A项正确;欧洲的发达国家不涉及走上独立道路的历史,故B项错误;北约与华约是美苏为冷战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故C项错误;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故D项错误。

8.(2016·海宁新高考检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欧共体形成、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事件反映出( )

①在两极格局下世界并不太平 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③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美国霸权 ④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以及走向联合的欧洲国家代表的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下美国的霸权,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故③④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争霸让世界并不太平,但与新兴力量的崛起无关,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才成为时代主题,故①②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9.(2016·湖州新高考检测)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有可能出现于(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答案 D

解析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它们的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性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故D项正确;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仍然存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非常激烈,都不符合题意,故A、B、C项错误。 10.(2016·湖州新高考检测)“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决定性的一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 ) 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B.两极格局的结束 C.欧洲迈向政治一体化 D.第三世界的崛起 答案 B

解析 60年代初,“中苏分裂”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与“1989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