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组织设计(完整水利方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1.施工组织设计(完整水利方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7.8 保证砼外观质量的措施

⑴确保建筑物外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用全站仪、DSI精密水准仪和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施测,并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模板支撑根据力学计算确定,支撑牢固;砼浇筑中检查维修,防止跑模变形,确保几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偏差在规范和质检标准允许偏差范围内。

⑵砼构造物轮廓顺直,大角方正。施工中做到边角部位插捣密实;严格掌握拆模时间,严禁镐打;拆模后用钢管搭支架保护。

⑶砼表面平整度和立面垂直度及曲面与平面联结平顺,结构物外露面采用大钢模立模,联结部位放样加工异形模;中高级技工立模;砼浇筑前按三检制度认真检查;砼浇筑中及时检查加固模板。

砼表面无缺陷。通过优化砼配合比;提高平仓振捣施工工艺;充分养护等措施提高砼正反面的外观质量。

⑷外露面全部采用新模板和定型模板,保证模板的平整度,模板拼缝用海绵嵌缝以防漏浆。浇筑过程中,加强检查,防止跑模,严格掌握拆模时间,防止损坏砼棱角。

⑸在模板安装前涂刷不污染钢筋、砼的脱模隔离剂。 ⑹中、高级砼技术工人主持振捣,防止蜂窝麻面发生。 ⑺砼收面时采用人工原浆收面压光。

⑻严格砼操作规程,对砼拌和、运输、入仓浇筑、振捣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砼的连续性,使之不出现冷缝。

⑼加强砼养护工作,防止发生温度缝、干缩缝。

及时进行砼缺陷修补及整饰,加强成型砼的覆盖和保护,保证砼外观面清洁美观。立模浇筑的砼表面轻微缺陷经监理同意在拆模后24小时成、完成修补,并详细记录。

⑽用同厂家水泥,防止色差。砼成品保护措施:砼浇筑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麻袋片进行覆盖养护,并保护砼表面潮湿。砼浇筑结束后达一定强度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砼表面施工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破坏砼的表面。底板砼周围采用钢管搭设保护措施,防止破坏砼的棱角。

7.9 砼施工裂缝的预防措施

⑴控制砼施工工艺

对于砼的拌和、运输、平仓振捣等施工工序,施工中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施工,主体工程全部采用砼,按照水工砼要求配置。确保配料准确、拌和均匀,保证砼良好

的和易性;做到砼浇筑连续性,防止出现冷缝;仓面砼采用平面分层法浇筑,做好平仓、振捣等操作,做到振捣密实,严格防止砼下料过厚和离析骨料堆集,以保证砼的均匀性,通过工艺控制,使砼品质达到优良标准,以提高砼抗裂能力。

⑵控制砼裂缝

①温度缝的控制措施: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保证砼品质,提高抗拉强度;砼中掺入优质减水剂,通过试验确定其掺入量,以降低水灰比的水泥用量,达到提高砼的密实性,减少发热量增强砼抗拉强度;砼中掺入缓凝剂、抗裂防渗剂,降低发热峰值,增强抗裂性能;加强早期保温养护,提高抗拉强度。等结构浇筑完成后,砼表面及时用聚乙烯薄膜覆盖,覆盖草袋保温,并洒水养护。墩墙等结构拆模后外侧挂草帘薄膜等保温。控制结构砼内外温差不大于20°C,以防止急剧冷却,造成砼结构表面温差裂缝。

②干缩缝的控制措施:在砼配合比的选择上,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少用水泥,掺用外加剂、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适当减小砂率,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严格控制砂石原材料的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砼中的水分;砼振捣密实。砼浇筑结束后,清除多余灰浆,排除泌水,待定浆后进行二次复振、二次抹压,防止产生松顶和表面干缩裂缝; 加强砼早期养护,采用聚乙烯膜包裹、草帘覆盖养护,保持砼表面湿润,养护时间按规范要求进行。

③沉降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加强砼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控制水灰比、砂率、坍落度,振捣充分但避免过振;在构件截面变化处,截面变化以下断面浇筑后静停1-2小时(必须控制在上下层砼允许间隔时间以内),并采取复振措施。待沉降稳定后,再浇筑上部砼,以避免砼沉降不均导致裂缝。

④约束裂缝的控制措施:即底板先期浇筑的砼与墩墙砼接触界面以及其它砼结构所有立面分期施工的界面上,由于先期施工砼约束了后期施工砼的收缩应变,可能在二次施工砼临界面上一定范围产生的收缩等因素产生的裂缝,这些裂缝是发生在砼拆模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预防措施是:加强二期施工砼界面接缝处理,确保接缝联结质量。尽量缩短二次砼施工间隔时间;掺用砼微膨胀剂,减少砼收缩应变;在二次施工砼临界面上一定范围增设一定数量的抗拉纵向钢筋。

⑤薄壁结构防裂措施:除上述有关措施外,根据薄壁结构的特点,拟采取以下措施:适当减小水灰比。加强养护,防止干缩裂缝和约束产生的裂缝。

7.10 机电及金属设备安装工程

7.10.1 闸门、拦污栅、启闭设施安装 ⑴安装技术要求

①平面闸门及其门槽埋设件的安装,严格按施工图纸的规定或监理人指示进行。 ②在平面闸门安装之前,编制安装焊接工艺报告,着重提出防止焊接变形措施。 ③平面闸门的埋件安装,遵照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④平面闸门的拼装、焊接工作,在该门的门槽顶部平台上进行,其位置要考虑到起吊设备能够把安装好的闸门直接吊起或放入孔口的操作方便。

⑤闸门主支承部件的安装调整工作在门页结构拼装焊接完毕,经过测量校正合格后方能进行。所有主支承面应当调整到同一平面上,其误差不得大于施工图纸的规定。

⑥充水装置和自动挂脱梁定位装置的安装,除按施工图纸要求外,还须注意与自动挂脱梁的配合,以确保安全可靠地动作。

⑦平面闸门水封装置的安装技术要求,按如下项的规定执行。

a、止水橡皮的螺孔位置应与门叶或止水压板上的螺孔位置一致,孔径应比螺栓直径小1.0mm,严禁烫孔。

b、止水橡皮安装后两侧止水中心距和顶止水中心至底止水底缘距离的允许偏差为±3.Omm,止水表面的平面度宜为2.0mm;止水橡皮的压缩量应符合图样尺寸规定,其允许偏差为+2.0mm、-1.0mm。

c、止水橡皮接头可采用生胶热压等方法胶合,胶合处不得有错位、凸凹不平和疏松现象存在。

⑧平面闸门安装完毕后,清除埋件表面和门页上的所有杂物,特别应注意清除不锈钢水封座板表面的水泥浆。在滑道支承面和滚轮轴套涂抹或灌注润滑油、脂。

⑨经监理人检查合格的平面闸门及门槽埋件,方能按招标文件的规定进行涂装修补。

⑩平面闸门安装完毕,需作静平衡试验。试验方法为:将闸门自由地吊离地面100mm,通过滚轮或滑道的中心测量上、下游方向与左、右方向的倾斜,单吊点平面闸门的倾斜不应超过门高的l/1000,且不大于8mm;平面链轮闸门的倾斜应不超过门高的1/800,且不大于 3mm;当超过上述规定时,应予配重调整。

⑵闸门的试验

闸门安装完毕后,对平面闸门进行试验和检查。试验前检查并确认自动挂脱梁挂脱钩动作灵活可靠;充水装置在其行程内升降自如、密封良好;吊杆的连接情况良好。

闸门的试验项目包括:

①无水情况下全行程启闭试验。试验过程中检查滑道或滚轮的运行无卡阻现象,双吊点闸门的同步应达到设计要求。在闸门全关位置,水封橡皮应无损伤,漏光检查合格,止水严密。在本项试验的全过程中,必须对水封橡皮与不锈钢水封座板的接触面采用清水冲淋润滑,以防损坏水封橡皮。

②静水情况下的全行程启闭试验。本项试验在无水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检查内容与无水试验相同(水封装置漏光检查除外)。

上述各种试验均做好记录,并提交给监理人作为安装验收的依据。 7.10.2 机电设备安装

水泵机组及电动葫芦均由专业厂家制作生产,汽车运至现场。计划首先进行电动葫芦安装,水泵机组再利用电动葫芦进行安装,其最大单件重量为2.4t。按施工进度计划泵房土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进行机泵机组吊装。

⑴水泵安装技术要求

①泵座、底座等埋入件部件的组合面应符合《泵站技术规范 安装分册》第2.1.3条的规定,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埋入部件安装允许偏差(mm) 序号 1 2 3 4 允 许 偏 差 项 目 叶 轮 直 径(m) <3 中心及方位 高 程 水 平 圆度(含同轴度) 1.0 2 3~4.5 3 ±3 0.07/1000 1.5 2.0 >4.5 4 测量机组十字线与埋件上相应标记间距离 测量机组中心线到镗口半径 说 明 ②叶轮室组合缝间隙应符合《泵站技术规范 安装分册》第2.1.3条的规定,叶轮室圆度按上止口和下止口位置测量,所测半径与平均半径差不应超过叶片与叶轮室设计间隙值的±10%。

③液压全调节水泵,叶轮耐压和动作试验应符合《泵站技术规范 安装分册》第3.2.3条的规定。

④导叶体预装前,复测泵座上平面高程,水平镗口圆度应符合表1-3要求。 ⑤机组垂直同轴度测量应以水泵下轴宣传窝止口为基准,中心线的基准误差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