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民间花会的传承与区域特色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保定民间花会的传承与区域特色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保定民间花会的传承与区域特色研究

作者:吴艳辉

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8期

摘要:保定地处京畿,是冀中地区的核心区域,民间花会的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特色鲜明。通过对保定民间花会进行调研与梳理,摸清其传承概况,并进一步理清其区域特色,为保定民间花会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定;民间花会;传承;区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048-03

民间花会,是指在传统节日或者庙祭等场合进行表演的民间音乐、舞蹈、武术等会社组织。追溯花会起源,可至先秦时期的乐舞,经历过汉代“百戏”、宋元“社火”、明清“香会”的发展及变容,到建国后才正式定名。传统农耕社会,人们为了祈福保安,会在春节或各种庙会期间进行花会表演,以求得神灵庇护。同时,花会表演又被称为“过会”“走会”“闹会”等,花会的表演者与观摩者也通过过会、闹会得到身心的愉悦。因此,可以说,民间信仰崇拜与群众娱乐性,即人神同乐是花会表演自其盛兴伊始即具有的双重性质。

保定的民间花会,历史悠久,形式和种类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从形式与种类上,有音乐类的音乐会、吹歌会等,舞蹈类的高跷会、矮跷会、太平车等,花灯类的定州鳌山灯、定兴金台陈村的九曲黄河阵灯会等,还有杂耍竞技类的杠箱会、叉会等。除了这些华北地区较为常见的花会,还有体现淀上水乡特色的蚌壳舞、放荷灯、采莲船等,也有体现清廷皇室风范的十番会、摆字龙灯等。

2000年前后相继出版的保定各县县志,对当地的民间花会都有较为概括的记录。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类型的强烈冲击与影响,传统民间花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一些花会已逐渐势微甚至是消亡,而一些新的形式已经浩浩荡荡地加入到了花会表演的队伍中来。

本文将对保定民间花会进行系统调研与梳理,尝试摸清保定民间花会的传承概况,并进一步理清保定民间花会的区域特色,为民间花会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发展提供参考。 一、保定民间花会的传承概况 (一)保定民间花会的传承历史

保定民间花会的发足,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河北不少村庄兴集立庙,届时花会表演助兴,每值春节活动更为普遍”。更多的民间花会则是自明末清初时期日盛,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保定各地民间花会已较为普遍,春节节庆、朝山进香、求雨、祭祀等活动中都有各种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