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个性化Web页面实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基于后台数据库的个性化Web页面实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图4.2 DB&KE Site登陆界面

5.2 性能测试

DB&KE Site建立之后,我们对其生成个性化页面的功能进行测试。进入首页,点击“Register”,进入注册界面,以用户名“User1”密码“123”进行注册,如图4.3所示。按回车后进入主界面,由于是第一次访问,数据库中没有该用户的关联规则表,于是浏览器中显示站点上存放的缺省(静态)页面,如图4.4所示。

29

图4.3 注册界面

图4.4 静态页面

我们再使用同样的用户名进行若干次登陆,每次登陆都偏向于较多访问主题“Publication”下的内容。这时,用户的Behavior表中已经记录了用户每次访问的动作集(Action set)。用关联规则采掘程序对用户的Behavior表进行分析,生成用户的关联规则表。当再次用“User1”登陆后,系统便能根据用户关联规则表生成具有该用户个性化的页面,如图4.5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该页面明显的反映了用户“User1”对Publication相关内容的偏好。

30

图4.5 个性化页面

同一个用户登陆的次数越多,则历史数据越多,得到的个性化Web页面也就更能反映该用户的喜好。如果用户不满足于当前显示的相关主题,可以点击“All contents”进入缺省页面进行全面的浏览。

影响个性化页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站点管理人员在采掘主题关联规则时输入的支持度阈值minSup和置信度阈值minConf。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越小,则被认为有效的关联规则越多,即用户关联规则表中的规则越多,(前面已提到,用户关联规则表用来存放有效规则)从而页面上可能产生的不是用户所关心的主题链接点就可能多;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越大,则用户关联规则表中规则越少,产生的主题链接点就可能少,当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取得过大时,就可能找不到有效规则,系统将给出缺省页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站点管理人员应选择适当的支持度阈值和置信度阈值,以产生合理的关联规则表,从而生成令用户满意的个性化页面。

31

6 结束语

在学习了基于WindowsNT+IIS的网络服务器体系结构和ASP等Web开发技术,以及对数据采掘技术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作者参与完成了关于利用数据关联规则采集技术和动态Web技术实现用户个性化页面的研究。本文着重讨论了Web服务器端的实现情况,即对用户信息的收集,个性化页面的生成回显等模块的实现,并建立实验网站对整个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个性化是当今Web应用的潮流,许多站点上都可以见到关于此方面的尝试。我们这里研究设计的方案从最后测试结果来看,效果比较明显,生成的页面能够较好地反映用户的兴趣偏向,当然,要作为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具体细节问题需要解决。随着计算机科学特别是Web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个性化页面的概念和相关技术将发展成熟,并从Web逐步走向日常生活的其它领域,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致 谢

大学本科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关心过我的同学,他们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本文能够成功的完成,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唐常杰教授的关怀和教导,感谢各位师兄师姐特别是殷华蓓师姐的关心和帮助。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

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32

参考文献:

[1] 《Active Server Pages 网页设计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 《Visual InterDev 6 开发使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 《Activx/VBScript使用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5] Changjie TANG, Rynson W.H. Qing LI, Huabei YIN, Tong LI and Danny Kilis,

Personalized Coursewa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Web Data Mining,,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19-21 June 2000, Hong Kong, Vol.2 (Workshops) p200-207. 基于Web数据采

掘的个性化课件构造。

[6] Personalized Distance Tutor Tree Based on Data Mining,Tang Changjie, Yin Huabei, Liu, Chang Yu,Guo Yin, , Zhang Tianqing,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 China 610064,个性化远程教学树,_计算机应用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Vol.20 No.9 Sep. 2000 p5-8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