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word版有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个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推敲几遍。⑥勒:编。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一见辄能诵 辄:立即,就,便 .(2)比读《齐史》 比:等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 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少时读书:“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来治学:“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①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用功学习。②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的智慧来提升自我。③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然而我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十天一个月之内,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我学习非常勤奋,以此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大概比不上从前的十分之一二。每阅读一件事,一定会在心中反复推敲几遍,(但)合上书后就感到茫然不知,(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上。

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等到读《齐史》,看到孙搴回答开邵的词句中说:“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疲弱的士兵。”心中赞同这种说法,于是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经”“传”“子”“史”中的语句,摘录若干条,编辑成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唉!年少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三、叙事说理篇

(十二)(2019·梧州改编)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②;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________________

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③饷馈:军饷。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项羽不然 然:这样 .

(2)夫运筹帷幄之中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3)不绝粮道 绝:断绝,隔绝 .(4)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为:被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 (2)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他)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 4.“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善于选用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附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池、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共享利益;项羽不是这样,(他)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这一个方面,却不知道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十三)(2019·凉山改编)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

①衮(gǔn)龙:龙袍。②绂绣:一种官员的礼服。③枵(xiāo)腹:空腹。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我固自杀 固:固然,本来 .(2)遂为文章 遂:然后,接着,就 .(3)孰非我为 孰:哪一个 .(4)而以自饱 以:用来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然而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2)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

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可为自己! 4.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蛛:指利己不利世的人。蚕:指利世不利己的人。 附参考译文:

蜘蛛对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丝吐成经纬(织成茧),颜色黄白灿烂,于是将自己裹缚。养蚕的妇人将你们放进沸腾的水中,抽出长丝,(你们)就丧失了性命。然而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是自寻死路,(但)我所吐的丝就成了花纹和彩绣,帝王的龙袍,百官的礼服,哪样不是我做成的呢?你是空腹营造(网),口吐经纬(的丝),织成罗网,在那上面等待着。看见蚊虫蜂蝶经过,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妙是巧妙啊,多么残忍啊!”蜘蛛说:“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可为自己!”啊,世界上像蚕一样而不像蜘蛛一样的人太少了!

(十四)(2019·德州改编)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曩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世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________________

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1.下列选项中,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D.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

【解析】例句的“以”意为“因为”。A.连词,表目的,来,用来;B.因为;C.按照;D.介词,用。

2.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D) A.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D.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倒装句;B.倒装句;C.判断句;D.被动句。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4.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通过两处玉兰花的对比,作者表达了不要被虚名迷惑,要靠自己的观察体悟来认识事物,以及只有潜心钻研,凭借真才实学才能走得久远的感悟。 附参考译文:

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一株玉兰,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它)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远,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一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世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避世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四、讽谏劝辩篇

(十五)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