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DRAM的两种刷新方式

DRAM刷新方式: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 集中式刷新:每隔一段时间连接刷新所有行。 分散式刷新: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行。 5.主存的性能指标

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以存放内容的存储单元总数。 存取时间:一次读/写的时间。

存储周期: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存取的信息量(b/s,B/s做量度)。

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三个概念反映了主存的速度指标。 6.存储器扩展

存储器容量的扩充主要有字长位数扩展和字存储容量扩展。 (1)字长位数扩展 d=设计要求的存储器容量/已知芯片存储容量

例:利用1MX4位的SRAM芯片,设计一个存储容量为1MX8位的SRAM存放器。 d=(1MX8)/(1MX4)=2(片) (2)字存储容量扩展

例:利用1MX8位的DRAM芯片,设计2MX8位的DRAM存储器。 d=(2MX8)/(1MX8)=2(片) 7.地址线与数据线

一个512K×16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条数 地址线:512K=512*1024=29*210=219,所以地址线为19。 数据线:16就是数据线。 8.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ROM):掩模ROM,可编程ROM(EPROM和E2PROM); 闪速存储器:Flash存储器。

EPROM:光擦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E2PROM:电擦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9.提高存储器访问速度的方法:

? 双端口存储: 两套相互独立的读写电路 ? 交叉存储:同时读写,顺序传送(流水) ? Cache: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10.地址映射和替换算法 知识点 名称 全相联映射 主存与Cache地址映射 直接映射 组相联映射 Cache中替换算法(策略) 最不经常使用(LFU) 随机替换 解释 主存中的一块的地址(块号)和块的内容(字)一起放在cache的行中,块地址存在cache行的标记部分中。 一种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但一个主存块只能复制到cache中一个特定位置。 前两种折衷方案。 把一段时间内访问次数最少的那行数据换出。 从特定位置随机选取一行换出即可。 近期最不经常使用(LRU) 近期长久未被访问的行换出。 11.虚拟存储器 采用虚拟存储器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存储器空间,并能进行自动管理。

常用的虚拟存储器系统由哪两级存储器组成? 主存——辅存 第四章 指令系统 1.指令

计算机程序:由一系统机器指令组成。

机器指令:被称为指令,由操作码字段(操作性质)与地址码字段(操作数,地址,结果等)组成。介于微指令与宏指令之间。每一条指令可以完成一个独立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操作。 从操作数的物理位置来说,可将指令归结为三种类型: 寄存器—寄存器型(RR)、寄存器—存储器型(RS)、存储器—存储器型(SS) 2.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类别 精简指令系统(RISC) 特点 ①. 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指令条数少; ②. 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③. 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之间进行。 复杂指令系统(CISC) 3.计算机寻址方式 寻址方式种类 隐含寻址 立即寻址 直接寻址 间接寻址 寄存器寻址 寄存器间接寻址 偏移寻址 段寻址 堆栈寻址 解释 指令中隐含着操作数的地址 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 指令中给出操作数在内存中的存储地址 指令中给出操作数地址在内存中的地址 指令中给出操作数在寄存器的地址。 操作数地址在通用寄存器中,操作数在通用寄存器指定的内存地址中 直接与寄存器寻址方式结合:相对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 微机中采用这种寻址方式 寄存器堆栈和存储器堆栈 指令多,寻址方式多等。 4.程序控制类指令的功能是? 答:程序控制指令用于程序执行流程的控制。程序控制指令又称转移指令,主要是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 5.汇编语言特性:硬件相关、编制难度大、执行速度快。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的作用: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数据加工。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构成。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有: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地址寄存器(AR)、缓冲寄存器(DR),通用寄存器(R0~R3)、。状态条件寄存器(PSW)。 2.操作控制器 名称:操作控件器 作用 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 硬布线控制器 原理 控制信号是指令操作码译码器输出Im、时序信号(节拍电位Mi,节拍脉冲Tk)和状态条件信号Bj的逻辑函数。 微程序控制器 原理:主要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微指令寄存器分为微地址寄存器和微指令寄存器两部。 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公式 C=f(Im,Mi,Tk,Bj); 分类 指令寄存器 IR 地址译码码头 控制存储器 OP 状态条件 … 地址转移逻辑 微地址寄存器 微命令信号 … 微命令 寄存器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框图 3.指令周期

指令周期是指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 4.水平型微指令与垂直型微指令比较 比较 水平性微指令一次可完成多个微操作,垂直型一次只能完成1到2个微操作。 ①. 水平型微指令并行操作能力强,效率高,灵活性强,垂直型指令则较差。 ②. 水平型微指令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短,垂直型微指令执行时间长。 ③. 由水平型微指令解释指令的微程序,有微指令字较长而微程序短的特点。 垂直型微指令则相反,微指令字较短而微程序长。 ④. 水平型微指令用户难以掌握,而垂直型微指令与指令比较相似,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 5.并行处理技术

并行性:并发性是指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一个m段流水线处理器提高的效率 计算:第一条指令m,其他指令1,若有n条指令则m+(n-1),效率mn/[m+n-1] 若n很大,则mn/[m+n-1]约等于mn/n,即m 第六章 总线系统 1.系统总线

总线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互联机构,是多个系统功能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递的公共通路。 总路线分类 内部总线 解释 CPU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 CPU同其他高速功能部件之间连接的总线 分类名称 系统总路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 I/O总路线 2.总线仲裁方式 按仲裁电路位置分 集中式仲裁 解释 每个功能模块有两条线连到总线控制器:一条送往仲裁器的总线请求信号线BR,一条是仲裁器送出的总线授权信号线BG。 功能 传输数据 提供主存、I/O接口设备的控制信号和响应信号及时序信号 指定主存和I/O设备接口电路的地址 P字段 控制字段 I/O设备之间互连的总线 分类 说明 解释 在查询链中离总线最近的设备具有最高优先级,离总线仲裁器越远,优先级低。 用很少线就可以实现总线仲裁,易扩充设备。 低优先级设备难得到响应,对电路故障最敏感。 计数器来实现优先级的序列变更。 可改变优先次序。 灵活性是以增加线数为代价的,若从零开始,低优先级设备难得到响应。 根据排队电路,它根据一定的优先次序决定设备请求的响应。 响应时间最快,即确定响应设备时所花费时间少。对优先次序的控制相当灵活。 链式查询方式 优点 缺点 解释 计数器定时 查询方式 优点 缺点 解释 独立请求方式 优点 缺点 分散(分布)式仲裁 分布式仲裁不需要集中的总路线仲裁器,每个潜在的主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号和仲裁器。需要将自己的仲裁号与共享的仲裁号进行比较,大于时仲裁号将被收回。最后,获胜者的仲裁号留在仲裁总线上。 3.单总线系统 从信息流的传送效率来看,单总线系统工作效率最低。 4.同步通信比异步通信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的原因

原因:用一个公共的时钟信号(统一时序信号)进行同步 第七章 外存与I/O设备 1.磁盘存储器 技术指标 存储密度 存储容量 解释 存储密码分为道密度、位密度、面密度。 可以存储的字节总数。 根据读写指令,磁头从一个位置转移到新的记录位置,至开始读或写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组成:寻道时间,等待时间,数据传输时间。 平均等时间等于转一圈时间的一半 数据传输率 在单位时间内向主机传送数据的字节数

2.磁盘驱动器向盘片磁层记录数据时,采用的写入方式是串行的还是并行的? 答采用的是并行。

第八章 输入输出系统 1.I/O控制方式 I/O控制方式 程序查询方式 解释 实现方式 说明 是一种最简单的输入输出方式,数据传输靠计算机程序控件。 由外设主动来通知CPU,当中断来时,CPU停止现行程序,转程序实现 向中断处理程序。外设有中断优先级别。 说明的问题:尽管中断请求随机,只有在公操作时才处理中断请求 硬件实现 是一种全完由硬件执行I/O交换的工作方式。既考虑到中断响平均存取时间 程序中断方式 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