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鉴赏论文 米兰大教堂(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外建筑鉴赏论文 米兰大教堂(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程代码1181

中外建筑鉴赏论文

中外建筑经典实例赏析

——米兰大教堂

摘 要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

关键词:米兰大教堂 哥特式 中世纪 基督教 教堂简介

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教堂的欧洲第三大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 教堂历史

米兰大教堂有“米兰的象征”之美称。主教堂始建于1386年,由米兰望族吉安·维斯孔蒂主持奠基。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13年教堂的大部分建筑完工。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

1805年拿破仑曾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至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才算全部竣工。1386年,在米兰的第一位公爵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Galeazzo Visconti Ⅲ)怂恿下,这座教堂开始兴建,各国工程师纷纷设计方案。吉安·加莱亚佐·维斯孔蒂希望这一举措能感动上帝.赐他一个男性继承人。上帝施恩于他,可就在15世纪早期,维斯孔蒂的后代——残暴的乔瓦尼·马里亚在上台后不久就遭暗杀。这一建筑工程持续了约5个世纪,完工前的装饰润色是于1809年根据拿破仑的命令完成的。1577年完成了初步的建筑,开始供信奉天主教人士参拜。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建成后,内部又陆续增建了不少附属物,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不久,维修工程也开始进行,1935年进行了大规模维修,二战后对1943年遭受轰炸的损毁处进行了修建,此后又更换了地板,维修了堂内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后完成维修工程。 建筑风格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规模仅次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的建造历经五个多世纪才完工,德国、法国、 意大利等国建筑师先后参与主教堂设计,汇集了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德意志风格影响尤为显著。十二到十五世纪,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欧洲正流行,所以奠定了这座建筑的哥特式风格基调,在内部装饰上,由于十七、十八世纪巴洛克风格在欧洲的兴起,所以也融入了巴洛克风格。因此,它的建筑风格包含了哥特式,新古典式,和新哥特式(又称巴洛克式),米兰大教堂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Baroque)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米兰大教堂可以说是把这个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外部特征。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共有6000多座,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教堂顶耸立着135个尖塔,每个尖塔上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

建筑外观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之一,有“大理石山”之称。 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雕像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教堂外部还有96个怪兽形排水口,每个转角处的怪兽都各不相同。整个建筑外部分布着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长约半英里。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每个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最大的铜门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几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个人物像。 独具风格的屋顶

大教堂的屋顶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教堂顶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每一塔顶立有塑像,另有150个水道,410个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装饰有浮雕。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给人以飞腾升华、超脱尘世之感。 中央塔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点,建于15世纪,由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建造。中央塔上的圣母玛利(Lady of Assumption)雕像于1774年才建成,高4.2米,为镀金铜像,圣母身裹3900多片金叶片,重700多公斤,整个圣母像在阳光下光辉夺目,代表爱,是所有米兰人的共同标记。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称为“圣母诞生大教堂”就是由此而来。另有150个水道,410个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装饰有浮雕。 内部结构

米兰大教堂的大厅有着显著的哥特式风格建筑的特点:中厅较长而宽度较窄,长约130米,宽约59米,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顶部最高处距地面45米。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大

厅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较小圆柱,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米,直径3.5米。这些柱子共同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柱与柱之间有金属杆件拉结,形成5道走廊。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教堂的地下有砖砌的深度为4-8米的空间。这儿能看见是现在大教堂基础的圣特库拉教堂的遗址。此外,在正面深处入口开始是地下的宝物库,从正中间靠里右手的入口可以去往屋顶。 内部装饰

教堂内部也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厅内全靠两边的侧窗采光,窗细而长,上嵌彩色玻璃,光线幽暗而神秘。两柱之间的彩色玻璃大窗是哥特式建筑的显著装饰特色之一。米兰大教堂的玻璃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约20米,共有24扇,主要以耶稣故事作为主题,正中的太阳光彩图案寓意正义和仁爱,这些彩色玻璃造于500多年前,至今仍光彩夺目。当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时,霎时,让人明白宗教的美原来可以这样宣示。教堂东端的三个环形花格窗,宽约8.5米,高约21米,是意大利花格窗中的精品。教堂西端是仿罗马式的大山墙,众多的垂直线条和扶壁将墙面分成五个部分,扶壁上布满神龛雕像。在所有柱子的柱头上都有小龛,内置雕像,手工精美。顶四周刻有8座石像穹隆,殿内的雕像有800多座。 内部设施

堂内还藏有许多艺术珍品和米兰名人的陵墓。 一直以来一些闻名的神父,选择了安葬在大教堂之下,所以米兰大教堂可以堪称神圣的圣殿。教堂大厅供奉着十五世纪时米兰大主教的遗体,头部是白银筑就,躯体是主教真身。祭坛是哥特式建筑的装饰重点。殿内的大祭坛是佩莱格里尼于1581年设计的,四周设5尺高栏,正中圣体龛外有8根镀金铜柱,支撑着一个凯旋基督铜像的顶盖,将他罩于其中。其下由四个小天使抬着。祭台后共有4座大型风琴造于1542年,1939年扩充,成为一个有180个调音器、1.3万个音管的大风琴,声音柔扬悦耳,雄浑有力。传说屋顶藏有一枚钉死耶稣的钉子,教徒们为纪念耶稣,每年要取下钉子朝拜三天。当时著名科学家和画家达·芬奇为取送这枚钉子而发明了升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