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刘国庆教授(北京大学) 徐国恒教授(北京大学) 肖晓秋教授(重庆医科大学)

经费比例:18%

课题6、与NAFLD和高脂血症的疾病分期和转归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发现和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不同NAFLD疾病阶段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结合人体肝脏组

织活检标本、生物标志物、营养膳食内外暴露以及超声等检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提出反映高脂血症和NAFLD患者不同疾病阶段以及随访中不同的预后转归的生物标记物以及综合评分体系,并在较大的规模人群进一步加以验证。

预期目标:发现和验证对NAFLD不同病理阶段无创性诊断有重要意义的新的代

谢小分子生物标记物及其对不同预后转归的预测作用;结合基于模式动物、人群队列和患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建立NAFLD无创性分级和分期评分系统。

承担单位: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负责人: 凌文华教授(中山大学) 学术骨干:翁建平教授(中山大学)

赵春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崔庆华副教授(北京大学)

经费比例:14%

6. 课题间的相互联系

课题1,2,3主要侧重于病因学研究,这3个子课题间彼此关联、互相补充。通过遗传学研究(课题1)中筛选出的与脂代谢相关的炎症反应基因将为课题3的代谢性炎症机制和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课题2的营养和生活方式(运动)与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研究既可以为深入阐明营养因子和运动对炎症过程(课题3)的调控作用,也为揭示环境因素影响易感基因功能的机制(课题1)有所帮助。课题1-3研究的3种诱因通过单独或协同作用,对肝脏和脂肪组织脂代谢稳态调节(课题4和课题5)产生影响,导致高脂血症和NAFLD的发生和发展。课题4

重点研究上述三大诱因是如何通过改变肝脏营养感应信号和代谢性核受体/转录因子的功能引起肝脏自身的脂代谢稳态异常,导致脂肪在肝脏的聚集;以及三大诱因如何通过?脂肪-肝脏轴? 和?胰腺-肝脏轴?进一步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稳态失衡。课题5主要是探讨肝外脂肪是如何异常转运到肝脏,并在肝脏聚集的分子机制。课题4和课题5相互关联是NAFLD和高脂血症发生和发展的2个重大环节;课题4和课题5所建立的细胞和模式动物平台也为课题1和课题2易感基因和营养/运动相互作用促进高脂血症和NAFLD分子机制的阐明提供保证。课题6重点是发现NAFLD与高脂血症生物标志物,课题1-5将为这些代谢小分子生物标志物的动物和人群验证提供帮助;此外,课题6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也将促进课题3-5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