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世界地理(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专题15+世界地理(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见下图)。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

(1)简述丘基卡玛塔形成世界上最大露天铜矿的地质条件。(4分) (2)分析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6分)

(3)如果智利在卡拉马建设铜矿冶炼工业,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地理条件?(8分) (4)你是否赞同“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这种观点?请阐述理由。(4分)

【答案】(1)地处板块碰撞带,岩浆侵入后冷凝形成铜矿;矿床上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侵蚀,使铜矿出露。(每点2分,共4分)

(2)智利铜矿资源储量丰富,产量大;智利西海岸有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

力资源丰富;国际市场广阔。(每点2分,共6分)

(3)卡拉马水资源短缺;能源缺乏;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环境污染严重;当地市场狭小。(每点2分,共8分)

(4)赞同。理由:铜矿为非可再生资源,终将枯竭;智利产业结构单一,对铜矿产业依赖严重。 不赞同。理由: 智利铜矿储量大,坚持可持续开发可解除危机;提高技术水平,延长铜矿产业链可确保铜矿持久利用。(每点2分,共4分)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右图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8分) (2)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6分) (3)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4分)

(4)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6分)

【答案】 (1)规律: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2分)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2分)原因: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冬季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2分)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2分)

(2)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度较低;(2分)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2分)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流出。(2分)

(3)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种植作物作为饲料饲养动物;(2分)人均土地面积广(或草场面积大)。(2分)

(4)可行。(2分)理由:牦牛适应高寒的气候,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草场广阔;(2分)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2分)

不可行。(2分)理由:该区域为热带高原,与青藏高原环境差异较大;(2分)发展放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生态环境)(或外来物种引进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2分)

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读非洲塞内加尔河流域图,塞内加尔河①、②两地流量变化曲线图和③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 每年5、6月,来自撒哈拉沙漠强烈干热的哈马丹风影响塞内加尔河流域,往往使流域北部的农业生产遭受重创,大批庄稼幼苗死亡,不得不重播或改种其他作物。

(1)比较塞内加尔河①、②两地洪峰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2)简析塞内加尔河流域北部5、6月经常出现大批庄稼死亡的原因。(2分)

(3)渔业占塞内加尔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为该国第一大创汇产业。分析渔业成为塞内加尔经济支柱的原因。(4分)

蒸发强烈,庄稼正处在幼苗期,抗旱能力较弱。第(3)题,塞内加尔处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同时具有广阔的市场。塞内加尔经济落后,第二、三产业比重小,使渔业成为经济支柱。

【答案】 (1)差异:②地流量大于①地,且流量最大的月份早于①地。(2分)原因:②地处于上游,气

候湿润,降水量大,多支流,雨季出现时间早;(2分)①地处于下游,气候干燥,支流少,蒸发强,雨季出现时间晚。(2分)

(2)降水偏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庄稼处于幼苗期,抗干热能力弱。(每点1分,共2分) (3)靠大河和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国内外渔业市场需求量大。(4分)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下图a)是一个农业国,农牧渔业为其主要经济支柱,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濒临印度洋的蒙巴萨是该国最大的港口。境内肯尼亚山主峰海拔5 199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下图b示意该山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带随海拔变化情况。

(1)说明肯尼亚山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带差异的原因。(6分) (2)简述图中铁路的意义。(8分)

(3)分析该国河流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港口的可能原因。(8分)

【答案】 (1)东南部处在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迎风坡;(2分)东南部比西北部降水多,蒸发少,气候较湿润;(2分)东南部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比西北部大。(2分)

(2)沟通了沿海和内陆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利于该地区物资的输出与工业制成品的输入;(2分)利于肯尼亚与邻国之间人员交流和经济合作;(2分)利于促进蒙巴萨港口的建设和腹地拓展。(2分)

(3)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处泥沙淤积严重;(2分)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较浅;(2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没有内河航运的条件,不能江海联运;(2分)流域内经济落后,港口吞吐量小。(2分)

5.读中亚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