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青《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后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郭青青《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后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语文课堂,我与学生共成长!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后反思

三迪小学 郭青青

首先,我想说,此次短暂而又漫长的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与学生共成长!说它短暂,是因为从知道内容到讲课结束,约一周时间;说它漫长,是因为在这一周里里,我的内心经历了紧张、投入到轻松的复杂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学习之后方会知道知识不足,教学之后才会知道知识困乏;然后能自我上进,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回顾大约一周时间的磨课历程,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一点认识、五种做法、一个努力方向”与各位领导、老师分享。 一、【一个认识】文本解读——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

当确定讲课内容的那一瞬间,我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我不熟悉徐霞客,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喜欢徐霞客呢?我陷入了迷茫中,可时间紧,任务重,我一遍遍地朗读课文——我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读,接着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读,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之后我又翻看了《教师用书》,上网查阅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慢慢地,对这个“肩荷一袱【fú】背,手挟一油伞,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

(一)解读课文: 1、主要内容: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中主要围绕徐霞客这个“奇人”所经历的“奇事”,最后写成“奇书”的这条主线展开,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2、课文结构:

本文共7个自然段,900多字,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结构清晰,紧扣一个“奇”字完成全文。 3、写作特色:

课文内容真实,感召了强,文词优美,简洁质朴,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的四字词语,如:卓尔不群、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千辛万苦、不避艰险等,使文章平添几分气势。而文中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引用、排比、夸张、对比,以及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增添了几分柔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具有极高的激励性和感召力,是一篇值得高年级学生品读和学习的好文章。 (二)解读人物:

1、奇人。

(1)不追求功名 卓尔不群。

2

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封建科举时代,徐霞客却淡薄名利,卓尔不群,不追求功名利禄,他只“埋头于书经之中”,“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究”他特立独行,“游历探险”、“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协作的先驱。 (2)立雄心大志 走遍天下。

他发现记录古经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书籍很少,并且记述简略,而且还有很多的错误地方,于是他 “立下雄心大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证明“时间出真知”的道理。

2、奇举。

(1)历千辛万苦 不避艰险。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也没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当时“明朝末年治安又不好,盗匪横行”,断财物、失同伴、遇盗匪,其中艰难可想而知,从未动摇,30年间,行程九万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就是再疲劳,也一定要记录下当天的见闻” (2)求真求实 锲而不舍。

为了实现他的雄心大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从未动摇,正是凭着这种坚定地信念和超凡的毅力,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文中列举了他历经种种那个困难“证明了长江的源头不是泯江而是金沙江”事例,在第5自然段还列

3

举了两个小故事,对他的这种求着求实的科学品质作了具体的说明。

3、奇书。 (1)科学价值。

他的考察“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2)文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文学中的鸿篇巨制。 (三)解读作者:

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意识,主观愿望,因此,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与作者做到心心相通,领悟作者表达的愿望和意图,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无不表相处作者对徐霞客的崇敬、赞美、爱戴之情,如“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去的地方连道路也没有,”“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和非常危险的”这些句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徐霞客所处环境的的担忧和怜惜。再如’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这句说明了作者无比崇敬之情,对于文中这些句子,让学生读,读出其中的感情,读出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感情。

同时,文中是“我们去旅行”主体单元中期中的一课,也表达了作者希望同学们多去爱自然中走走,在大自然中我们也能学习到知识,同时,也要多观察,多做笔记,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学习徐霞客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意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