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艺术入门与提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朗诵艺术入门与提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9. 夸张四声练习。选择韵母因素较多的词语或成语,运用共鸣技巧做夸张四声的训练。如:清——正——廉——洁——,英——勇——顽——强——。

10. 大声呼唤练习。假设某人在离自己100米处,大声呼唤:张——师——傅——,快——回——来——!喂——,那——里——危——险——,快——离——开——!

(4)吐字训练。

吐字清晰,是朗诵的起码要求之一。因此,吐字归音是学习朗诵必须练习得一项重要基本功。

吐字归音使我国传统的说唱艺术理论中在咬字方法上运用的一个术语。它将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出字是指声母和韵头(介音)的发音过程,立字是指韵腹(主要元音)的发音过程,归音是指音节发音的收尾(韵尾)过程。其基本要领是:出字要准确有力,又叼住弹出之感:立字要拉开立起,明亮充实,圆润饱满:归音趋向要鲜明、迅速“到家”,干净利索。总之,就是要求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有头有尾,构成一个“枣核型”形式:声母、韵头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字的中间发音动程大,时间长,字的两头发音动程小,关合所占时间也短。当然,对“枣核型”不可做绝对化的理解。不过,无论如何,吐字时,不仅要有头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连接的好,浑然一体,不能有分解,断接的痕迹。

普通话的吐字归音

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要求得“珠圆玉润”,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要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节奏。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

1. 出字——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2. 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 3. 归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 i u n ng等做韵尾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吐字要清晰,最基本的在于对汉字音节(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的组

13

成部分:声母、韵母、声调要读准。辅音声有21个,练习要严格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要有力。韵母有39个,练习时控制好口腔的开合、唇形的平展圆敛及舌头的升降伸缩。此外,声调练习也很重要。汉语中不少字或词的声母、韵母完全相同,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另外,有些方言与普通话在一些字的发音上的区别也仅在于声调不同。练习声调先从读准单个字的声调开始,然后再练习语句中的每个字的声调。 再吐字练习中,正音练习很重要。

所谓正音练习,就是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标准,校正自己的地方音和习惯音。正音练习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鼻音和边音练习,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练习,前鼻音和后鼻音练习,等等。下面着重介绍一下其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因为不少人,尤其是南方人,在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分和发音方面,常常弄不清初,发不准。问题主要出在z、zh不分,c、ch不分,s、sh不分。

怎么办?下面提出两个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

第一, 选择一些字、词进行对比练习和组词练习,以读准其声母,并辨音记词,提高区分能力。 字的对比练习。训练要求是,对比平翘舌声母,再分别组词作朗诵练习。 平-翘:滋-之 字-只 咋-扎 总-中 嘴-追 增-正 尊-准 藏-张 词的对比练习。训练要求是:对比平翘舌声母,再分别用每个词说句话。 平-翘:自主-支柱 栽花-摘花 木材-木柴 推辞-推迟 私人-诗人 司机-实际

组词练习。训练要求是:用平翘舌音组词,辨音记词,再用每个词说句话。

Z——zh 在职 杂志 栽种 增长 自重 宗旨 Zh——z 渣滓 张嘴 种族 长子 沼泽 振作 C——ch 财产 草场 猜出 采茶 彩绸 餐车 Ch——c 车次 场次 蠢才 纯粹 差错 陈词 Sh——s 三十 丧生 扫射 私塾 四十 四声 S——sh 哨所 山色 深思 神速 上诉 深邃

第二, 选择一些绕口令,分清平翘舌音,由慢到快反复练习。 绕口令此处省略。详见: 在吐字训练中,还要注意到位练习,即口型和发音器官操作到位的练习。韵母在形成口形时作用最大,讲话中的每一个音节都离不开韵母。在讲话时,有的人有意无意地会出现图省事的情形,嘴巴没张应有的程度,或者嘴,齿,舌,鼻,喉,声带等器官动作不够协调,于是就发生“吃字”,“隐字”,“丢

14

音”或含混不清,音量过小,吐字不准等现象。如有人吧:“政治家”,念成:“整治家”,“针织家”,有人将“公安局”念成“官局”等等,总之,由于发音不到位,便会造成歧义,产生误解,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

(5)读句训练。

吐字归音训练与读句训练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读句训练,就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句、段落,进行快读训练。要求做到把音读准,不增减字、词,不重不断,停顿自然,有节奏,连贯流畅。目的是训练朗诵时语句干净利索,出口成章,不拖泥带水,把习惯性的口头语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2. 音量、音高、音质训练。

(1)音量训练。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它主要决定于气息和共鸣器。不少人在朗诵中把握不好自己的音量,或大或小,前者对身体消耗太大,又不利于恰当的表情大义,后者或造成听众听不清,甚至听不见的现象。因此,音量的把握也需要必要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 不论在何种场合,音量都要适中,不可太大或太小。

2. 要根据听众的多少和场所的空间大小来确定自己的音量,要使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能毫不费力的听清你的朗诵。

3. 要根据朗诵的氛围和内容来确定音量的大小。比如:朗诵纪念性,追悼性的内容,音量不宜太大,朗诵祝贺,声讨,动员性内容,音量可以大一些。

4. 根据朗诵内容的长短来确定音量的大小。朗诵内容较短。一般来说,音量可以稍大,如果内容较长,一般来说,音量可以稍小,以免因为音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使嗓音嘶哑。

(2)音高训练。

要弄清楚什么是音高,先弄清楚什么是音域。音域,是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音高,则是指人讲话时所使用的音域。音高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频率越高,声音越高。每个人的声带条件都不一样,发音的技巧也不相同,所使用的音域不同,从而音高就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讲话时使用的音域范围一般只有一个8度,多数情形下,却只有4??5度。不练习时可以的,没什么大问题。在文章内容情绪激昂的情形下,也不能把8度全用上,(偶尔要用高8度 音),因为把8度全用上,时间稍长,会感到非常吃力,高低起伏太大,便会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在练习把握高音时,要依据自己的声带情况而定,并且要留有余地,不要将自己音域中的高音用尽,否则会给人“声嘶力竭”的感觉。

另外,还必须注意,通唱歌一样,起音的音高一定把握好,要适中,起

15

音太高或太低,会给后面的朗诵带来困难,或者高的朗诵不下去,或者低的听不清楚。一旦不小心出现了起音偏高或偏低则应及时进行调整。

(3)音质训练。

音质,又叫音色,是由于波形和范音的不同造成的声音的属性。它主要决定与共鸣器,是声带音通过共鸣启发声音变和变调的产物。当人的某个或某些发音器官有缺陷或发生病变,音质就会发生变化,声音会变得不中听。还有,尽管没有发音器官方面的问题,由于发音时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也会影响音质。比如,鼻音过重,翘舌音使用不当,呼吸音和杂音等,就会使声音黯然失色。

过重的鼻音是因为鼻腔的共鸣声太响亮造成的。要克服这种毛病,主要方法是,发音吐字时嘴要张到位,舌头要用力一些,以减少鼻腔共鸣。 不当的翘舌音,常常是地方口音习惯或因为分不清楚平舌音和翘舌音,发音吐字不准所造成的。这样的毛病要根据前面已经谈过的正音练习中所介绍的方法来克服。 呼吸音,是由于发音时声带没有充分闭合,大量的非发声的空气跑出来,造成嗓音中夹杂着呼吸音,或者是由于朗诵时吸气过于频繁,讲话过快,用力过度,精神紧张,造成上气不接下气,呼吸音过大。克服的主要办法时,在讲话或朗诵时,按照前面介绍过的呼气与吸气的方法正确的呼呼吸,自然的呼吸。

杂音主要来自嗓子沙哑,嘶哑,喉鸣等。主要靠平时保护好嗓子,讲话时正确地运气,发音,从而消除影响音质的杂音,使声音纯正。

二、语气训练

语气是体现朗诵者立场、态度、个性、情感、心境等起伏变化的语音形式,它是思想感情、词句篇章、语音形式的统一体。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讲出一连串声音符号,生动、正确地反映出朗诵者的本意。语气具有综合性,既包括声调,句调,还包括语势。在下面的声音技巧里面,我们会讲到,语气是多种多样的,朗诵时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选择语气。这里,我们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练习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语气。

1. 从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的句型来说,有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四大类。因而在朗诵时,相应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的区分。

我准备明天到北京出差。(这句话显然是个陈述句,读这句话,要用平铺直叙的陈述语气)

你怎么还没有去上班呀?(这句话是个疑问句,读这句话,要用疑惑不解,由衷发问的语气)

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句话是感叹句,读这句话,要用带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