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马概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物质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33、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其中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

34、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 “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3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相同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 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3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

37、“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38、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的关系是( )

A、商品的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 B、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5

C、两者互相决定 D、两者没有直接联系 39、金融寡头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

A、参与制 B、代理制 C、个人联合 D、企业联合 4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 ) A、在使用过程中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在使用过程中能满足人们的一定需要

C、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就消失 4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

A、寄生性的资本主义 B、腐朽性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性的资本主义

42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42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4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5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46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7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6

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48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4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5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51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 A .具体劳动 B .剩余劳动

C .商品的生产形式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52、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5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资产阶级国家 C、私人垄断资本 D、资本输出 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5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7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的方式 5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57、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 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58、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 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5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形式是( )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60.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 .笛卡尔 61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 .亚当 · 斯密 B .大卫 · 李嘉图 C .马尔萨斯 D .西斯蒙

6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