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一 名句名篇默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山东省201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一 名句名篇默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

(2)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 【参考译文】

管仲做丞相辅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夷、狄等异族,终其一生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必然由一定的因素而引起;祸乱的发生,不是发作于作乱之时,也必有其根源和预兆。所以,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说是由于管仲,而说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然后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在这个时候,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果然能够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离开耳朵,美色不离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的原因,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个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没有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侥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个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一个也不剩地除掉他们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他趁着齐桓公询问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也不算是失去了管仲。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就是不提他们也可以啊!

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多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

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

21

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列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䲡,因为活着不能荐用蘧伯玉和斥退弥子瑕,为此有身后劝谏之事。萧何临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如此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因一个人而灭亡。贤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忧虑国家的衰败。所以必须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

11.【详细分析】作者从一件小小的青衫开始写起,却与“和戎”“百万缣”相联系,我们会想到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作者以此委婉含蓄地讽刺了当朝者的腐朽和无能。 答案 以小见大的手法。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

12.【详细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把看似不合情理的事情入诗,必定有作者的用意。这种用意就是借此讽刺当朝者。在作答时,要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内容分析出作者的讽刺用意。 答案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

13.一个“娇”字,写出了堂前含苞待放花朵的娇美异常;一个“争”字,充分写出“花蕊娇”对绣女们强烈的吸引力,激发起她们刺绣的热情,把绣女们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反映出绣女们动作的灵巧、姿态的优美。(言之成理即可)

14.一是动静结合。首句以静态写物,写出了“花蕊”的“娇”美;次句以动态写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绣女们竞相描取花样的情形。二是虚实结合。首句实写刺绣活动的背景(或自然环境),次句实写刺绣活动的准备,即先“上床”描好花样;而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全都省去了,却是采用了虚写手法。三是运用衬托。用“引得黄莺下柳条”来衬托刺绣的精美、工艺的精湛和绣品的生动逼真。(言之成理即可)

15.(1)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也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4)羽扇纶巾 酾酒临江 (5)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2

16.B [A项,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用于此处适用对象错误。B项,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C项,寸量铢称:论寸来量,论铢来称。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琐不切实用。不合语境。D项,反弹琵琶: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比喻不同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也比喻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不合语境。]

17.A [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列的六种毛病。B项,犯搭配不当错误,“价值观念”不能和“改善”搭配,应改为“改变”。C项,“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兼有句式杂糅及缺主语的毛病。D项,“城市雕塑”是前后分句的主语,应放在“既然”前,“接受民众的审核”不能说“是民众的权利”,搭配不当。]

18.B [此句陈述的中心应是“佳作”,据此可排除A、D两项,而C项前后主语不一,应选B项。]

19.①反映生活,②充满睿智,③词语新解,④巧用修辞,⑤幽默生动,⑥短小精炼。 20.【详细分析】①可据上文“作为个人??”和下文“作为民族??”推断。②应据下文“就容易放开肚量胡吃海喝”推断,要和下文紧密衔接。③应据上文作者对“吃喝文化”的观点态度准确表述,并与上文“匡民风,清世风”衔接。虽无字数限制,仍应力求简洁。

答案 ①作为群体,我们也不大能节制吃喝 ②吃喝不受约束(只要指出合理条件即可) ③不妨从狠刹吃喝风做起

21.【详细分析】仿写句子,需要认真分析例句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特点——句式(像??的人)、修辞手法(比喻)。同时注意比喻的正确使用以及内容要符合逻辑性。

答案 像把守着阵地,岿然屹立、永不败逃的战士 像穿行于风雨,不慌不忙、淡对喜忧的文人 像远离于世俗,目光清澈、笔耕不辍的大师(注意句式与内容的照应)

22.【详细分析】关键在于观察漫画变异点,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寓意,图中变异点(非正常点)在于,以往的拾金不昧成了如今的索取酬劳,金钱至上的拜金思想可见一斑。这不禁使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为了金钱出卖声名、感情甚至人性与灵魂的现象。拟题关键在于反映图画内容,寓意为讽刺和批判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 答案 (示例)题目:新“拾金不昧”、向“钱”看

寓意:现今社会中,拾金不昧的意识已经日趋淡漠,取而代之的是一切向“钱”看的拜金

23

主义,作者借这幅漫画对社会上的这种道德淡漠的现象给予了讽刺和批判。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