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学习指南(学生复习题08)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食品微生物学学习指南(学生复习题0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多糖转变为双糖 (B)双糖转变为多糖

(C)脂肪转变为糖类分子 (D)氨基酸转变为能量化合物 166.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 )。

(A)紫色细菌和绿硫细菌 (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 (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167.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最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WD途径 168.下列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糖酵解途径中,( )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产能效率低,为微生物所特有。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WD途径 169.酵母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的区别是( )。

(A)糖酵解途径不同 (B)发酵底物不同

(C)丙酮酸生成乙醛的机制不同 (D)乙醛生成乙醇的机制不同 170.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 )。

(A)由于染色体断裂 (B)由于引起移码突变

(C)由于相邻胸腺嘧啶碱基结合在一起 (D)由于DNA的一个片段颠倒 171.同型乳酸发酵中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是( )。

(A)EMP途径 (B)HMP途径 (C)ED途径 (D)WD途径 172.高压灭菌器杀死微生物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 )之外。

(A)蒸汽温度121℃ (B)15min (C)0.1Mpa (D)10个大气压的体积 173.间歇灭菌过程需要下列所有条件,除了( )之外。

(A)蒸汽温度100℃ (B)30min (C)连续3d的处理 (D)5个大气压的体积 174.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于乳杆菌,除了( )之外。

(A) 它们生活在人类的阴道和胃肠道内 (B)它们在乳制品中产生乳酸 (C) 它们是好氧的革兰氏阴性球菌 (D)它们用来生产泡菜 175.肠细菌是那些生活在( )的细菌。

(A)土壤中 (B)人类神经系统中 (C)人类的呼吸道中 (D)人类的肠道中 176.下列过程中能量获得最有效的方式是( )。

(A)发酵 (B)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 (D)化能自养 177.所有芽孢杆菌属成员以( )著称。

(A)它们能含硫化合物 (B)它们能够形成芽孢 (C)它们能在元气环境中生活 (D)它们具有荚膜 178.下面对于好氧呼吸的描述( )是正确的。 (A)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无机化合物 (B)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都是有机化合物

(C)电子供体是无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 (D)电子供体是有机化合物,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179.下列所有特征皆适合于酵母菌细胞,除了( )之外。

(A)它们不形成菌丝 (B)它们是典型的卵园形细胞 (C)它们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D)它们是多细胞的真菌 180.芽生孢子和节孢子两种是( )。

(A)有性孢子的典型 (B)酵母菌产生的

(C)类似于细菌 (D)无性孢子的不同种类

181.ATP和GTP的生成与高能化合物的酶催化转换相偶联的产能方式是( )。

(A)光合磷酸化 (B)底物磷酸化 (C)氧化磷酸化 (D)化学渗透假说 182.厌氧微生物进行呼吸吗?( ) (A)进行呼吸,但是不利用氧气

(B)不进行呼吸,因为呼吸过程需要氧气

(C)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光合成作用生成所需的ATP (D)不进行呼吸,因为它们利用糖酵解作用生成所需的ATP

9

183.碳水化合物是微生物重要的能源和碳源,通常( )被异养微生物优先利用。 (A)甘露糖和蔗糖 (B)葡萄糖和果糖 (C)乳糖 (D)半乳糖 184.延胡索酸呼吸中,( )是末端氢受体。

(A)琥珀酸 (B)延胡索酸 (C)甘氨酸 (D)苹果酸 185.无氧呼吸中呼吸链末端的受氢体是( )。

(A)还原型无机化合物 (B)氧化型无机化合物

(C)某些有机化合物 (D)氧化型无机化合物和少数有机化合物 186.硝化细菌是( )。

(A)化能自养菌,氧化氨生成亚硝酸获得能量 (B)化能自养菌,氧化亚硝酸生成硝酸获得能量 (C)化能异养菌,以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D)化能异养菌,以亚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187.由丙酮酸开始的其它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是丁酸、丁醇、异丙醇的发酵是( )。 (A)混合酸发酵 (B)丙酸发酵 (C)丁二醇发酵 (D)丁酸发酵

39

188.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个增加到10个时需要( )的时间? (A)40h (B)20h (C)10h (D)3h 189.某细菌2h中繁殖了5代,该菌的代时是( )。

(A)15min (B)24min (C)30min (D)45min 190.真菌繁殖的重要特征是( )。

(A)隔壁 (B)孢子 (C)细胞壁结构 (D)营养类型 191.酵母菌细胞通过( )过程从糖分子获得能量。

(A)光合作用 (B)发酵 (C)呼吸 (D)三羧酸循环 192.霉菌菌丝体是一种( )。

(A)繁殖孢子的类型 (B)细胞壁的结构 (C)分枝菌丝团块 (D)运动的结构 193.最适生长温度低于20℃的微生物被称为( )。

(A)耐冷菌 (B)嗜温菌 (C)耐热菌 (D)嗜冷菌 194.一般啤酒酿造和烘焙的酵母专业名称为( )。

(A)白假丝酵母 (B)大肠杆菌 (C)酿酒酵母 (D)红酵母 195.真菌半知菌亚门分类的得名是因为它们( )。 (A)经过光合作用 (B)缺少隔壁

(C)产生担孢子 (D)缺少已知的有性繁殖周期 196.真菌中发现的唯一的几丁质存在于( )中。

(A)细胞质 (B)孢子 (C)细胞壁 (D)线粒体 197.酵母菌细胞在其代谢过程中释放CO2,可以用于( )。 (A)生产丝线 (B)产风味混制酒 (C)产生孢子 (D)制作面包使发酵 198.营养菌丝是那些用于( )的菌丝。

(A)产生繁殖结构 (B)吸收营养 (C)形成线粒体 (D)形成隔壁 199.无性繁殖出芽过程发生在( )。

(A)所有真菌 (B)酵母菌 (C)经过有性繁殖的真菌 (D)真菌中没有 200.代时是指( )。

(A)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 (B)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 (C)培养物生长的时间

(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

201.若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到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 )生长期。 (A)死亡期 (B)稳定期 (C)延迟期 (D)对数期

202.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开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有

10

蛋白质( )。

(A)1,4 (B)2,3 (C)2,4 (D)1,5 203.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

(A)比浊法 (B)显微镜直接计数 (C)干细胞重量测定 (D)平板菌落计数 204.用比浊法测定生物量的特点是( )。

(A)只能用于测定活细胞 (B)易于操作且精确测定少量的细胞 (C)难于操作但很精确 (D)简单快速,但需要大量的细胞 205.下列( )保存方法会降低食物的水活度?

(A)腌肉 (B)巴斯德消毒法 (C)冷藏 (D)酸泡菜 206.过氧化氢酶能解除( )的毒性。

(A)超氧化物自由基 (B)过氧化物 (C)三线态氧 (D)过氧化氢 207.能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化学试剂是( )。

(A)抑菌剂 (B)溶菌剂 (C)杀菌剂 (D)B+C 208.微生物数量减少十倍所需的时间是( )。

(A)十倍减少时间 (B)十倍减少值 (C)热致死时间 (D)对数时间 209.保存冷冻食品的常用温度是( )。

(A)4℃ (B)-20℃ (C)-70℃ (D)0℃ 210.病毒显著区别于其它生物的特征是( )。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系列方式 (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 211.温和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 )状态存在。

(A)复制、表达产生子代病毒 (B)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 (C)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 (D)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212.总大肠菌群中不包括( )。

(A)克雷伯氏菌 (B)肠杆菌 (C)埃希氏菌 (D)芽孢杆菌 213.下列有机物中最难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是( )。

(A)纤维素 (B)木质素 (C)半纤维素 (D)淀粉 214.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最类似于下面( )微生物培养方式? (A)恒浊连续培养 (B)恒化连续培养 (C)恒浊分批培养 (D)恒化分批培养 215.许多霉菌在农副产品上生长时易于产生霉菌毒素,下列( )条件最适于产生霉菌毒素? (A)高温高湿 (B)高温 (C)高湿 (D)低温 216.超嗜热微生物主要是( )。

(A)古生菌 (B)真细菌 (C)真菌 (D)霉菌

217.面包厂、鉼干厂和家庭中所用酵母主要是用酿酒酵母发面,经发酵产生大量的酵母及其产物,营养物质培增,而且同时产生的( )烘烤受热膨胀,从而制成松软、细腻、香甜可口的面包。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沼气

218.啤酒又分为黄啤酒和黑啤酒等,至于品牌则多得无法统计,但其主要工艺和机制是相同的,工艺的主要过程中添加酒花,其主要的作用是( )。

(A)糖化 (B)灭菌 (C)赋予风味 (D)产酒精 219.连续发酵的主要优势是简化了( )、发酵罐的多次灭菌、清洗、出料,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增加了生产效率。

(A)菌种的扩大培养 (B)菌种选育 (C)菌种的分离 (D)菌种的收集 220.固定化细胞发酵的优势之一,可以看作是固定化细胞的(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A)连续发酵 (B)表面发酵 (C)固态发酵 (D)厌氧发酵 二、是非题

( )1.微生物是人类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 )2.为了防止杂菌,特别是空气中的杂菌污染,试管及玻璃烧瓶都需采用适宜的塞子塞口,通常采用棉花塞,也可采用各种金属、塑料及硅胶帽,并在使用前进行高温干热灭菌。

11

( )3.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在固体培养基生长,因此,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的纯培养是最重要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 )4.所有培养基都是选择性培养基。

( )5.直接挑取在平板上形成的单菌落就可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 )6.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液氮保藏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最重要的微生物保藏方法,大多数专业的菌种保藏机构均采用这两种方法作为主要的微生物保存手段。

( )7.光学显微镜的分辩率与介质折射率有关,由于香柏油的介质折射率(约1.5)高于空气(1.0),因此,使用油镜的观察效果好于高倍镜,目前科学家正在寻找折射率比香柏油更高的介质以进一步改善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效果。

( )8.霉菌、酵母菌均是没有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 ( )9.古生菌也是一类原核生物。

+-

( )10.G细菌的细胞壁不仅厚度比G细菌的大,而且层次多、成分复杂。 ( )11.产芽孢的细菌都是一些杆状细菌,如芽孢杆菌属和梭菌属。

( )12.芽孢是细菌的内生孢子,具有休眠、抵御不良环境和繁殖等功能。 ( )13.包围在各种细菌细胞外的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等),其成分都是多糖。

( )14.有菌毛的细菌多数是G细菌。

( )15.菌毛一般着生于G致病细菌的细胞表面。

( )16.厌氧微生物不仅有细菌,而且还有少数真菌和原生动物。

( )17.所有碳源物质即可以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也可以提供能源。 ( )18.目前已知的致病微生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生物。

( )19.只有自养型微生物能够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 ( )20.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 )21.为使微生物生长旺盛,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 )22.在培养基中蛋白胨可以作为天然的缓冲系统。

( )23.对含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可在121.3℃加热20min即可。 ( )24.半固体培养基常用来观察微生物的运动特征。 ( )25.基础培养基可用来培养所有类型的微生物。

( )26.伊红美兰(EMB)培养基中,伊红美兰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

( )27.在用于分离G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可加入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28.当葡萄糖胞钱浓度高于胞内浓度时,葡萄糖可通过扩散进入细胞。

( )29.在促进扩散过程中,载体蛋白对被运输物质具有较高的专一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种物质。

( )30.被动运输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 )31.CO2是自养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异养微生物不能利用CO2作为辅助的碳源。 ( )32.底物水平磷酸化只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不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 )33.底物磷酸化即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 )34.发酵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无机化合物。( )35.氧化磷酸化只存在于有氧呼吸作用中,不存在于发酵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中。 ( )36.发酵作用是专性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的一种有机物生物氧化形式,其产能机制都是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 )37.一般而言,对数生长期的细菌细胞最大。

( )38.一般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比稀释平板涂布法测定出的菌数多。 ( )39.在一密闭容器中接种需氧菌和厌氧菌,需氧菌首先生长。 ( )40.分子氧对专性厌氧菌的抑制和致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 )41.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 )42.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 ( )43.最低生长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下限,最高生长温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长的温度上限。

( )44.特定温度下杀死某一样品中90%微生物或孢子及芽孢所需的时间为热力致死时间。 ( )45.巴斯德消毒法不能杀死细菌的芽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