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9、传播效果

(四)传播的主要模式 ★★★

模式:它是用直观而具体的方式来表现事物实体的方法,它常常以简明的图式把事物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变化原则呈现出来。模式实际上就是对每一个人的思考程序,思考内容或思考结果的描述和说明。

1、 传播的基本模式

最早对传播过程进行模式化描述的首推亚里士多德,他在《修辞学》一书中较为系统而又简洁地提出了传播的线型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他把传播过程归纳为五个要素:说话者,说的话,听众,效果,场景

现代传播模式 线性化的模式: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施拉姆模式;守

门人模式

循环化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康斯托克心理学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

①拉斯韦尔的“5W”模式

谁 对谁 通过什么渠道 说了什么 产生什么效果

形成了传播研究的五大要素:传播者 信息 媒体 接收者 效果

控制分析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评价:它主观的认为传播者具有某种打算影响接收者的意图,因此应该把传播主要看作

是一种劝服的过程,由于这一模式是以“任何讯息总是有效果的”为假定前提,因而这种无疑助长了过高估计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效果的倾向。

缺陷在于:它忽略了传播过程中的反馈要素;忽略了传播动机的分析,即传播者为何而

传播,受众为何而选择媒介,接受信息。

②布雷多克改良

布雷多克在拉式五要素的基础上,在他自己提出的模式中,又增加了传播行为的

两个方面,即传递信息的具体环境和传播者发送讯息的意图。

③美国乔治格伯纳对拉式模式加以补充、扩大,该模式的特点是,它可以根据所描述的不同的传播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形式。 (2)申农——韦弗模式及其发展

①申农和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观点:传播是从信息源开始到目的地结束的一个简单的过程,信息来源及说话者从所有可能的信息中选择一个所想要的信息,把信息通过传播工具如麦克风传播出去,变成讯号,如果在电话中传播,这些讯号就是电波的震动,而传播的通道就是电线。讯号被接收器如电话听筒接收到了,又变回一种讯息,然后传达到目的地——收听的人在传递过程中,这些讯号一定会受到某种程度的曲解或干扰,这就是“噪音”。

申农和韦弗把传播描述为一种直线性的单向过程,他们的模式突出了传播的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即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二是受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这是符号的语言层面。三是外在因素对传播的影响和传播效果问题,即受传者的反应层面,而整个传播模式从功能性角度看,展示了三个要完成的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因素。

缺陷:用电路原理的直线单向过程类比人的传播过程,本身就是十分机械的。 忽视了信息的内容,传播的社会效果和传播环境。 忽略了人的功能性因素。 ②奥斯古德

1954年,奥斯古德提出了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理论。这一模式突出了人的功能性因素,

在人的传播系统中,个人同时具有两种功能,即信息来源和目的地,也就是传送者和接受者。

③德福勒

1966年,德福勒在阐述发出信息的含义与接收讯息的含义之间的一致性时,也对申农——韦佛模式做了修改和补充。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含义”被变成“讯息”,还描述了发射器如何将“讯息”变成“信息”,然后通过某一通道传递出去。接收器将“信息”还原成“讯息”,然后在目的地又被变换成含义,如果这两种含义之间是相通的,即具有一致的地方,其结果就可以看做传播,但这样的一致性是很少见的。

德福勒模式比申农模式的进步之处在于:他开始注意到反馈的存在,就申农的直线性模式做出了根本的修改,使传播活动变成一个高度循环的系统,也使传播的直线性模式向循环性模式靠拢。

(3)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该模式由奥斯古德首创,并由施拉姆正式发表出来,它是一个高度循环型模式,其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各主要行动者的行为。这一模式图书了传播过程两端传播主体的对等性,即传播双方既同是信源,又同是信宿,作为信源,它是编码者,作为信宿,他又是解码者,传播双方行使相同的功能。这一模式突出了“反馈”的作用,它的产生意味着与传统的直线性单向传播模式的绝然决裂。

局限性:这一模式在描述人际传播时特别有效,但是对于没有反馈或者反馈甚少的传播却并不那么合适。其认为传播是一种平等的过程,然后恰恰相反,就传播的资源,权力和时间等元素而言,传播往往是相当不平等的。 (4)丹斯的螺旋形模式及其发展

丹斯的这一模式仍然属于循环性模式之列,但已有了本质的不同,丹斯在1967年出版的《人类传播理论》一书中阐释了传统循环模式的不足,而他这种模式对传播循环无法说明的现象提供了解释,它描述了传播活动中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传播过程是向前发展的,今天的传播内容将影响到以后传播的结构和内容,丹斯在他的传播模式中着重强调了传播的动态性质。与唯物论的认识过程相似,传播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这是由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要素,噪音,环境等变数的存在决定的。 (5)纽科姆的ABX模式及其他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①纽科姆的ABX模式

该模式由纽科姆根据心理学家海德的早期理论发展而来,海德当时关心的是两人之间在对第三者的看法上可能存在的一致性或不一致性的程度。关心的是参与双方各自内部的认识过程,而纽科姆的发展则是将这种理论应用于两人或更多人之间的传播,纽科姆提出了“对称压力”的概念,在此压力下通过传播可能会增加相互一致的范围。

根据纽科姆传播模式中的四对意向关系,纽科姆作出假设: 如果A趋向于B和X的力量越强烈,那么一方面A就越是努力要求与B在对X的态度上保持均衡,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传播行为的后果,增加均衡的可能性越大。

A与B之间的吸引力愈强,趋向于均衡的努力就愈受到X对于因协调所需要的合作态度的限制。

到了1959年,纽科姆对他早年的命题加上了一些限定条件,他认为传播在某些条件下才能活跃。

人与人之间要存在强烈的吸引力

物体至少要对参与其中的一方具有重要性 物体X对传播双方来说都是恰当的 ②麦克劳德和查菲:风筝互向模式

1973年,麦克劳德和查菲将根据源于纽科姆模式以及早期符号互动论社会学,并从平

衡论,和谐论以及支持信息需求论中发展起来的新研究传统称为“互向模式”。

该模式特征:注重人际传播或群体间传播,即注重双向或互动作用的传播 强调在任何研究中同时包括信源,传播者和接受者等三大元素 主义传播环境的动态性质 “风筝互向”模式和ABX模式的异同:

相似处:精英阶层相当于A,公众相当于B,论题相当于X

区别处:A和B现在是两个具有不同动机的角色系统,而“媒介”要素则作为关系的另

一种或多或少独立的一方。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主要类型

一、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阐述了传播的五种类型,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理论中最最基本的知识,知识点不多,也比较容易记忆。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播的这几种类型的相关信息上。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概率稍大,论述题的考察可能会比较小,因为这一章的内容的理论性和阐释性不强。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什么是内在传播,什么是人际传播,同时受众的几种类型以及解码编码的概念也应该记忆,这个是历年真题中常常出现的。其次是宏观的把握传播的类型这样一个较大的问题,将五种类型分清,以防出现一个大的简答题。

二、本章知识框架图

内在传播——个人身份的传播 内在传播的主要内涵

内在传播的过程与特点

人际传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播 人际传播的主要内涵和特点

人际传播的互动分析

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第二章 组织传播 组织与组织传播的主要内涵

组织传播的特性

组织传播的形式与技巧

公众传播——个体向群体的传播 公众传播的含义

公众传播的过程分析 公众传播的效果

公众传播中受众接收行为分析

收听过程

有效收听的障碍

大众传播——社会总体的传播 大众传播的含义

大众传播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功能

三、本章考点与解析

(一)内在传播——个人身份的传播 ★★

1、内在传播的主要内涵

人的内在传播也叫亲身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而进行的自我调节,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2、内在传播的过程与特点

(1)内在传播过程的实质:是人的思维过程 ①思维的感应性是在内在传播的开始阶段表现出来的 ②分析性是内在传播发生后最初表现出来的特性

③推理性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推理是传播作用于受传者——大脑后所作出的处理,推理是获得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必要方式

④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和反映,同时语言能力也制约着人的内容传播

(2)对内在传播产生影响的还有人的想象力,注意力和记忆力。

(二)人际传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传播 ★★

1、人际传播的主要内涵和特点 (1)人际传播的内涵

广义:指内在传播以外的一切传播

狭义: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传播行为,有人称面面传播、人对人传播 (2)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的直线性 ②获得反馈的机会多 ③传播的规模较小 ④传播范围的易控制性 2、人际传播的互动分析

人际传播的双边互动,实际上就是符号的互动,符号是人际传播的基本要素,人际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息交替往复的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而编码和解码归根结底就是在人的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主观活动,编码和解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主观因素的干扰就是导致信息的失真与变形,也就是说,由于受到主观意愿的左右,传播者会自觉不自觉的变动信息,而受传者也会从主观角度去理解。

3、影响人际传播的因素 (1)情感因素

(2)个体差异:个体客观差异,个体主观差异 (3)时空因素

(三)组织传播 ★★

1、组织与组织传播的主要内涵

(1)组织: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合作的成员,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一起努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