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目的在于正确的揭示出实体。因此特别注重严谨,系统,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研究过程。为了正确的把握到实体,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确立普遍性准则,成为其必要的手段。

C常用方法:内容分析 田野调查 控制实验 语义分析等。 ②阐释范式和批判范式:

人文学者认为价值中立是无法中立做到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不仅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然的。人文科学主要着眼于价值关怀,让研究者带有了一点点揭示社会应该是什么样的性质,其在研究中可分为两支:在具有价值导向的前提下,一派强调理解,称为阐释研究范式,另一派强调批判,称为批判范式。

A阐释范式认为多重实体的存在,是通过人际符号互动而建构的,这个范式的哲学思想建立在阐释学,现象学,符号互动,结构主义的基础之上。其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意义是如何创造的,因此强调解释过程的创造性与价值观,为了了解意义,从参与者与其所处环境角度来加以描述,成为必要的手段。

常用方法:民族志的研究,交谈分析,话语分析,修辞批评等

B批判范式,它也认为多重实体是通过人际符号互动而建构的,这一范式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批判理论,解构主义,符号学,后现代主义基础上,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显现事件的隐藏结构,特别是文化内所隐藏的意识形态问题,揭示媒介文化中隐藏的意识形态企图。

常用方法:批判的民族志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研究 发现范式多主张量化研究,而阐释范式和批判范式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更多。 3、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学就研究方法而言,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实证方法和批判方法,而以实证方法为主流。

(1)实证研究步骤 ①参阅相关的理论研究

②提出关于课题的假设或要研究的问题 ③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④设定问题 ⑤搜集相关资料 ⑥分析和说明研究成果 ⑦用适当的形式发表研究成果 ⑧必要时进一步重新研究这一课题 (2)传播学研究的步骤 ①研究论题的选定 ②确定与论题相关的问题 ③文献探讨

④拟定研究假设与研究问题 ⑤调查与实验设计

⑥调查代理机构与外勤服务机构

⑦资料分析和解释 ⑧重复实验

(3)西方传播学研究方法 ①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客观性:指研究者必须从现有的材料出发,排除个人的主观好恶,对传播内容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分析

系统性:按照系统论原则把所有的材料看做一个整体,用严密的,系统的抽样方法把所要分析的内容挑选出来,然后用标准统一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定量性:是指对所要分析的内容进行量化,每个阶段,每个过程每个细节都用百分比,平均数,有关数量概念进行统计分析。

②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是一种由部分求证整体的研究的方法,国内社会科学称其为田野调查法,调查者在传播研究范围内,分析,研究传播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中进行抽样,并以此推断其总体特征,此法也称为抽样调查法。

③控制实验法

特点:对研究中的自变量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至于其他可能影响应变量的潜在的外部因素,则可以通过随机分配测试对象等方法加以控制。

实验的控制包括: 环境的控制 刺激变量的控制 实验的比较

(三)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异同 ★★

1、相同点

新闻和传播学研究的内容有相似之处,即都是把媒介信息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先导,传播学是新闻学的发展。

2、不同点

(1)研究风格

传播学:注重理论研究,以原理为重点 新闻学:注重业务研究,以“术”为重点 (2)研究对象

新闻学:研究对象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记者,编辑,通讯社等。其重点是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工作。

传播学:除了研究报纸,广播,电视之外,还要研究书刊,电影录音录像等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

(3)研究内容

新闻学:侧重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各种内容,研究新闻内容的各种关系,即新闻与政治,与经济,法制,文化,道德,伦理等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研究,揭示新闻呢与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新闻学还研究新闻文体的写作方法,采访艺术,编辑技巧等新闻实践

的诸多问题。

传播学:除了研究与新闻有关的内容外,还把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其他各种信息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传播行为的发生,发展,传播者的素质,特性,传播媒介的特性,作用,传播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受众的反应,传播行为的控制等,它是把整个传播系统置于整个社会系统背景之下去考察,分析,研究的,所以传播的社会学,政治学价值比较冲突。

(4)研究方法

新闻学:通常从新闻理论出发,对新闻工作的实践加以考察,分析,通过大量的新闻现象的归纳推理,去判断某一事物的性质,主观色彩比较重。

传播学:研究方法比较多,往往可以将社会学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其中。

第一章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理

一、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与语义学、符号学的关系,传播的基本要素和传播的主要模式这几个大问题。总体来说,这一章的内容属于传播学中理论内容较多的一章,其中,传播学与语义学和符号学关系中的关于符号和语义的部分,以及传播的模式内容有一部分较难理解,需要细读多读书,同时参考其他相关书目,会较好掌握这部分知识点。

从历年的考试题目来看,涉及本章中的主要知识点集中在传播学与符号学关系中的符号理论和传播模式部分,但是2012年的考研真题中没有出现传播模式的内容,但从往年考察重点来看,传播模式依然是理论重点,考生仍需掌握。其中考察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概率都比较大。

在复习时,建议考生熟记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如芝加哥学派、衣阿华学派等这些研究学派上。其次是对各个传播模式有较为清晰的掌握。再次是宏观的记忆,如传播学与社会规范、文化和经济的关系这类,这类问题容易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二、绪论知识框架图

传播的含义 共享说 传播与 社会规范 的关系

交流说 文化 劝服说 经济 反映说

第一章 传播与语义学 符号学的关系 传播与语义学研究

语言的类型

传播与符号 现代符号学理论创始

人:索绪尔 皮尔斯

符号的意指形式

符号的意义理论与社会互动

意义理论研究 象征性理论学派 经验性理论学派 使用过程学派 互动理论研究 芝加哥学派 衣阿华学派

传播的基本要素 情境 传播者与受传者 讯息与通道 编码和解码

噪音 能力与行动 经验范围 反馈 传播效果

传播的主要模式 拉斯韦尔“5W“模式 申农——韦弗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丹斯的螺旋模式

纽科姆的ABX模式 纽科姆ABX 麦克劳德和查

菲的风筝互向模式 韦斯特利和麦克林对ABX的改良

三、本章考点与解析

(一)传播是什么 ★★

1、传播的内涵

传播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

传播是由传播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传递过程

传播学的产生之所以如此缓慢,是因为这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如果没有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及语言学等学科语言的加入,传播学的发展程度将是可想而知的。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地理因素,如山川河流等阻挡了群体间的信息传递,于是各民族内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播系统,而思想与表意符号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传播是社会性活动,传播关系反映社会关系的特点,传播活动是构成社会群体的要素。 2、传播与相关领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