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考试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考试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答:问卷法实施的一般程序包括被试的选择、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结果处理和分析。

36.测验法

答:测验法是通过心理测验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推论和量化分析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通常具有间接性和相对性两大特征。预测和诊断是心理测验的两种基本功能。

心理测验的种类较多,按内容类别可分为能力测验、学绩测验与人格测验;按测验方式可以分为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按使用的材料可以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作用目的可以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按要求可以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心理测验的编制(简答)

1. 拟定测验编制计划,包括确定测验的目的和目标内容,制定编题的双向细目表;

2. 编选测验题目。根据编题的双向细目表,编写测题,测题数应比最后所需题目多一倍至几倍,以筛

选;

3. 测试和分析。选择与测验对象相近的团体进行试测,试测的实施与情境应与正式测试情况类似,项

目应从质和两方面进行,并对不适合题目进行修改或删除; 4. 编制量表。并列直进式或混合螺旋式;

5. 建立常模:从将来要使用测验全体对象中抽取标准化的样本进行施测,计算出平均分,为该测验的

常模;

6. 鉴定测验:鉴定信度效度。

37. 经典测验理论

答:经典测验理论又称真分数理论,由基本假设、信度和效度等概念组成。

其基本假设共有四条,分别是

①观察数据等于真实数据和误差数据之和 ②误差数据的期望值等于零

③真实数据和误差数据之间线性无关

④对所有被测对象误差数据的方差都是一个常数。

信度的测量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 效度的测量定义为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的比率。

项目反应理论

1. 项目反应理论有成项目特征曲线理论或潜在特质理论。“潜在特质”是指被试某种相对稳定的、支配

其相对应得到测验作出相应并使反应表现出抑制的内在特征。项目反应理论就是要研究被试的这种特征u他对项目的反应之间的关系。 2. 项目反应理论的假设有:

a) 知道正确假设

测验法的评价: 优点:

1. 测验量表编制十分严谨,结果相对可靠; 2. 施测容易控制,结果处理方便; 3. 方便省力;

4. 有设立好的常模,可直接进行对比研究; 5. 研究类型较多,可适应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

不足之处:难以进行定性的分析、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灵活性差、对研究者有较高要求。

38.实验法

答:实验法是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

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的显著特点在于:①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②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有严格的研究设计,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心理学实验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可以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根据实验中自变量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9.前实验

前实验设计是最为原始的一种实验设计,它对任何无关变量都没有控制。 前实验类型有:

1. 单组后测设计:对一组被试事实实验处理,然后对其进行观测,以评价实验处理的效果。

2. 单组前后侧设计:在实验处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测,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样的最初水平特征,再

与单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效果。

3. 对照组比较设计:除了接受实验处理的实验组外,另外设置一个不受实验处理的控制组,可以一定

程度上控制历史、成熟度和统计回归等无关因素。

真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并有效地操作研究变量。它可以分为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00年选8)

1. 被试间设计: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实验

处理。(01年名4,02年简5)

被试间设计主要有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两类。随机组设计又称为完全随机化设计或独立样本设计。各实验组之间没有相关。常见的随机设计有后测设计、前测后测设计和所罗门四组设计等;配对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的逻辑扩展。配对组的N个被试每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所接受的处理由随机分派决定。 2. 被试内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全部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

(08年选17,02年简5)

3.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对某些(或某一)自变量进行被试间处理,而对其余自变量进行被试内

处理的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严密。(00年名2)

1. 时间序列设计:指对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验实施处理,并在实施处理前后周期性做系列测量,然

后分析前后测量是否具有连续性,从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基本形式为:系列前测——实验处理——系列后测。

2.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指一组被试抽取两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前一个时间样本里出现实验变量,而在后

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

3.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时间系列设计 4. 分解样本前后测设计 5. 修补设计

41.多因素实验设计

答: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同一实验研究中,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根据自变量的数目可以分为两因素实验设计和三因素实验设计。

根据被试选择和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类,可以分为完全随机化多因素实验设计、完全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分组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03年论2 <指南P211)

根据自变量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操作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被试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和混合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

42. 现场研究法

答:现场研究法又称实地研究法。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收

集数据,以探讨客观、接近自然和真实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语义分析法

答: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分析量表来研究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 语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分析

语义分析结果计分有两种方式:将7点等级从左到右或右到左计为1至7分;将中间等级计为0分,两端分别计为-3和+3

对语义分析获得的数据有以下分析思路:

1. 通过分析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或团体在某一具体评价项目上的得分差异,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

点;

2. 通过分析比较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具体评价项目上的得分差异,了解他们的改变情况; 3. 通过分析比较同一被试或团体在某一具体评价项目上对两个概念的不同评价结果,探讨两个概念所

含意义的接近程度,即语义距离。

44.内容分析法

答: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形式、心理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描述的一种方法。

45.口语报告法

答:口语报告法就是通过分析研究被试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口头陈述,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46.社会测量法:(06年选17,09年选6)

答:社会测量法是定量地揭示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的社会结构模式,即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各成员在该团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有提名法、猜人测验、社会距离量表、关系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研究资料的质量审核

1. 质量审核内容:所要求的各方面的资料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及其;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审核有否遗漏、

前后矛盾之处。

2. 质量审核的方法:计量审核、逻辑审核两种。 3. 数据资料的剔除与补偿。

47.定性分析(06年简5)

答:定性分析是指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它是运用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建构提供依据

1. 定性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答:⑴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 ⑵定性分析侧重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意义”; ⑶定性分析倾向于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⑷定性分析不仅注意对结果和产品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

定性分析基本方法: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49.统计分析

答:心理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需借助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因此,定量分析也常常被称为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具有以下功能:

⑴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的形式化的描述; ⑵是进行解释和科学预测的重要方法; ⑶可以训练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统计分析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统计分析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另一方面,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错误的。统计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50. 方差分析(10年简4)

答: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数据中的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 使用方差分析的条件是:总体正态分布;变异是可加的;方差齐性,即各处理内(即实验组内部)的方差一致。(03年选6,05年简5) 方差分析的种类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析。

51. 聚类分析

答;聚类分析又称分类分析、集群分析,是研究分类聚集的方法。它是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其在性质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类,按观察值大小聚成若干可以定义的类别。可以分为样品聚类和指标聚类。

52. 判别分析

答:以已掌握的不同类别的样品为标准,结合所观测的不同样品的若干项不同的观测指标数据,建立一个或多个线性组合,成为判别函数,将尚待判断的事物加以判别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53. 因素分析

答:因素分析是一种统计技术,是从为数众多的观测变量中概括出少数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又称因素)去替代已有的一些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提取因素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影像法、主轴法。(04年选9) 因素分析的计算步骤:首先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因素提取;因素旋转。 因素选取后,一般要对因素进行旋转,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解释因素的意义。(03年选10)

54. 因素负荷

答:因素负荷是指因素模型中,各公共因素和独特因素的加权系数。一般情况下,它是指公共因素的系数。

55. 公共因素方差(06年名7)

答:一般用h2表示,又称为共同性或公共性,是指公共因素所决定的方差在观测变量总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56. 特征值和贡献率

答:特征值即每个因素在所有变量上因素负荷平方之和。特征值越大,说明该公共因素越重要。(02年选15) 贡献率指各因素的特征值在总的公共因素方差之和中所占的比率。贡献率越大,说明所抽取的因素越能反映观测变量的变异。

57.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08年简6)

答:要选择正确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和特征以及研究设计;二是各种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适用条件。 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变量的特征;数据的分布特征;研究设计类型。

第五章 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评价

58.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与方法

答:研究结果的解释就是对已分析的数据及其关系进行说明,揭示其意义。